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人?
他也信佛学佛,生活中也是个好人,但是你却总想远离他。
这样的人,只要你提到“佛”,他就来了精神,只要你的话题跟“佛”有关,他就要插嘴反驳,只要你一开口,他就上来否定你,哪怕你发个朋友圈,他也要在评论里恶心你几句。
佛门里,这样的人到处都是,他们满嘴都是“高见”,处处自己高明,别人都错就他对,别人知见都邪,就他知见正,别人都没智慧,就他有智慧。这样的人叫:佛喷子。
“佛喷子”最讨人厌。别人学佛是为了修行,他们学佛是为了表演修行,跟“佛喷子”在一起,你不会快乐,你会觉得处处压抑,甚至好好的心情,都会很快被他弄坏。
时间久了,你会觉得暗无天日,精神被损耗,能量被吸走。
这种人什么特点呢?
论戒说佛,身不能行,坐议立谈,好为人师;福薄而智浅,慧狂而障深,闻风而私斗,见势而趋争,胜以虚名为喜,败以耻羞为恨;井蛙观长天,鼠心度佛腹 ,既无弘法之才,又缺度众之能,不恭三宝,不解圣教,轻师慢法,妄议因果;纸上论佛,口中修行,夸夸其谈,自觉高明;危境现前,痿退自保,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这样的人,是佛教的恐怖主义者,动不动就是你这样不慈悲、你那样没智慧、你这样是破戒、你那样有因果、你这样有报应、你那样下地狱……
这样的人,以为自己是大老师、大法官,不管你是师父还是师兄,不管你跟他熟悉还是陌生,他都会秉持“救世”的责任,趁机表现自己“博学多闻正知正见”,他会先用“因果”给你判刑,再长篇大论教训你一顿,然后劝你读这经读那经,最后发感慨:哎,末法时代啊……
真正博学的人,不会处处炫耀;真有德才的人,一定谦虚低调,真有修行的人,你不请法他绝不轻言,真有道行的人总是心若明镜默默笑傲。
这样的人,不轻浮不标榜不故弄玄虚,总是寻常而普通,跟这样的人在一起,你会很舒适,很放松,会由衷的爱敬。
这样的人是明亮的,他身上散发着一种悲智的柔光,柔而不弱,光而不耀,你会很喜欢亲近。即使你真犯错了,他也会严厉的批评你,甚至打你骂你,但是你能分明的感受到“严厉打骂”背后是真诚的关爱。
但“佛喷子”不会,“佛喷子”的中心永远是“我”,永远是“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佛喷子”永远只会远离生活空谈佛法,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一旦境界现前,什么习气来了。你把他放到生活里,让他用佛法智慧解决问题,他立马就蔫巴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居士,家里孩子大病初愈,带孩子出去玩儿,孩子要吃肯德基。
居士出于人之常情,给孩子买了一个鸡腿,一个佛喷子看到了,喷子真是悲心广大,上来就谴责,说众生平等,你只知道慈悲你家孩子,这只被杀的鸡你怎么就不慈悲?你有没有想过这只鸡多可怜?
居士一时语塞,心情大坏不知怎么回答。后来居士跟我说起这事儿,问我怎么办?我说你怎么不问她:你儿子跟一头猪同时掉进河里,你先救谁?众生平等,你可千万要对得起你的“众生平等”。
别说二休师父刻薄,对佛喷子就得这么怼。
前几天在文章里跟大家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和尚破戒才是大慈悲(点击此处阅读)》,一个小和尚久病不起,中医西医、念经放生都试了,没啥效果,眼看着小和尚一天天憔悴下去,老和尚心急如焚,在救徒心切的情况下,老和尚问小和尚,你想吃啥?想吃啥都给你买。小和尚说想吃小笼包,肉馅儿的。老和尚二话不说,去买了一些小笼包回来,结果小和尚吃了第二天就活蹦乱跳了。
文章里讲了三个故事,都是特定情况下,迫不得已的“开缘”。这并不是二休的独创,熟读佛经的人都知道,这种特定情况下的“开缘”在佛经里、祖师公案里俯拾皆是。
但是一个女的佛喷子看到了,却偷换概念,把“特定情况”偷换成了“一般情况”,把不得已而为之偷换成了“故意破戒”,然后大喷特喷以显示自己高明:
精彩的逻辑推论是这句:明天美女居士爱欲大发,要上床,你怎么办呀?而且还尖酸的反问:破戒可是大慈悲呀?你不从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二休绝不惯着那些喷子刷存在感故不私信回复,但是也从不回避这样狂妄自大、龌龊弱智的刁难,在这里可以正大光明的回应:老和尚买包子是救他人性命,你不行淫会死?如果你爱欲大发,非得找个和尚行淫不能活命的话,二休会慈悲地诵着往生咒看着你死去,然后去银行贷款50万,给你做一场超级大型超度法会,不度你去极乐,二休誓不成正觉——但是,你到底是有多淫荡不行淫你就会死——你这个女居士是有多不要脸不找个和尚行淫你就会死???
喷子永远是自己打脸的跳梁小丑,既可怜又可恶。而作为凡夫又易被境转的二休自觉度众火候暂时未到,所以只能选择远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