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号社团:上保社区瑜伽队 成员人数:30+ 团队口号:修身养性 健康生活 商报记者 王然 通讯员 朱晓君 还记得本报举办第一届“十大潮爸妈”评选活动中的瑜伽爷爷吗? 63岁开始练瑜伽,70岁考出高级瑜伽教练证,71岁时办起公益瑜伽班……原本大腹便便的他变得肌肉紧实、步子轻巧,看背影就是个小伙子。重机式、蝎子式等高难度的招式,说比划一个,就立马能来。 而在上保社区,不仅一人,有一群爱好瑜伽的中老年朋友,每周五一起练习,还时不时相约去湖边、公园里,来场天人合一的户外瑜伽。 三年前,在社区五月花艺术团文艺骨干倪老师考出了瑜伽教练员证书,从艺术团舞蹈队中挑选了身体条件相对较好、对瑜伽有点兴趣的成员,便组建了起这支团队。 “那时就想体验一下,想着可以多一种方式锻炼身体,没想到一练就入迷了。”潘老师今年将近60岁了,是第一批入队的队员。她告诉记者,瑜伽集柔软、力量、平衡于一体,要求你站似松、坐如钟。通过这3年来的日常练习,她体悟到练瑜伽不仅在于强身健体,更在于修身养性。而如今,她也从一名初学者,成为了队员口中的“潘老师”。 “练瑜伽,关键要有一颗平常心,切忌相互攀比、相互比较。”潘老师说,“依据自己的体质,一步步循序渐进地练习,每个人都会达到属于自己的境界。” 除了每周五上午在北山街道文体活动中心的集体活动,潘老师还经常去健身房,和年轻人一起做瑜伽。“刚开始,小姑娘们看我的眼光里,总透着几分怀疑和不可思议。一节课下来,她们都跑过来对我说,‘阿姨你真是太棒了’!”她笑着说,“现在,每天不练上一小时,自己浑身都感觉不对劲儿了。” 像潘老师这样,对瑜伽越练越爱的人,在团队里还有许多。从刚开始连腿都抬不起,到可以稳稳地单腿站立,任何一点小小的进步,都是成就感。而这也是体育锻炼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