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禹
冬季,如果室内温度经常在23℃以上,人就会神疲力乏,头晕脑胀、思维迟钝。同时由于室内外温度悬殊,人容易伤风感冒。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皮肤过度紧张,呼吸道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因此,科学家们把人对“冷耐受”的下降温度和“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分别定为11℃和32℃。 在注意室内温度调节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的湿度。冬天,湿度大时,会加速热传导,使人觉得阴冷。室内湿度过低时,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散失,人会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咽喉肿痛、鼻出血等,并易患感冒。所以,专家们研究认为,相对湿度上限值不应超过80%,下限值不应低于30%。 然而,人的体感并不单纯受气温或气湿的影响,而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实验测定,最宜人的室内温湿度是:冬天温度18℃~25℃,湿度30%~80%。在装有空调的室内,室温为19℃~24℃,湿度为40%~50%时,人感到最舒服。如果考虑到温、湿度对人思维活动的影响,最适宜的室温应是18℃,湿度为4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