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医学百科 >> 养生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先秦典籍如《孟子》、《庄子》、《荀子》等中均有“养生”一词。《灵枢.本神篇》:“故智者之养生也,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长,长生久视。”中国传统养生学术以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形神合一、整体观念、脏腑经络等为基础理论,提出了养正却邪、协调阴阳、形神共养、动静适度、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和调脏腑气血、养气保健、起居有时等养生基本法则,包括药养、食养、气养、神养、逸养、房事养生等范畴,通过日常饮食起居调摄、精神情志调养与道德修养、饮食补益、方药调补、气功导引、针灸按摩、房事节养以及休逸嗜好的调适宜忌等途径与方式方法以达到养生目的。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儒家、道家、道教、佛教、医家等均对中国传统养生学术作出了贡献,虽然各家养生学说各有特色与长短,价值与影响也不尽相同,但合起来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传统养生学的个人与社会价值。在历史上它们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完璧。中国传统养生学术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灿烂瑰宝,在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中,它已经并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价值和巨大的优越性。
目录 养生相关视频教程哪个时间养生最好《养生十二说》曲黎敏: 养生源流健康、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大自然中日月经天的现象,启发人们师法自然、回归自然,以使生命永在。《周易象上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这种期望虽然难以实
现,但自古以来追求长寿者却大有人在。汉末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明确提出运用医药的办法进行养生的观点。华佗授其弟子的五禽戏是导引练形以养生的早期记载,华佗授其另一弟子的漆叶青黏散则是延年益寿方剂的早期记载,可知华佗在养生的研究上确有相当的造诣。以恬淡虚无为主导的精神养生或精神调养,源于老庄之学,后来主要发展于佛、道两家,它与两家倡导修炼和清静无为的主张分不开,而这也正是气功修炼的重要前提。儒家的气功,主张以无私无畏的浩然正气为根本,即孟子所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后世传习甚少。故气功亦以佛、道两家为主,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被视为气功学术的经典作品。晋隋时期,矿物药养生达到顶点,服食五石散几乎成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时髦,流传既广,遗祸亦烈,伤身殒命者比比,这从隋代《诸病源候论》有关记载中可以窥见;唐以后,衰而未绝,帝王豪门因之亡命者代有记述。房中术则在秦汉以前似乎较为开放,这从古时记述中及1973~1974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残存帛书中可以看出。宋以后,可能由于程朱理学的发展及影响,性及性生活的封建观念和压抑排斥性的看法日趋严重,谈房中术者不被采录,或视为禁书而遭封删,故流传后世者极少。辟谷养生术自创立至今也逾千载,代有流传,只因遵行不易,须与坐禅等功法相辅而行,一般人难于施行和接受,因而始终没有较大的发展,仅局限在佛教、道教的少数流派中传播。相反,饮食调摄养生法则因符合上下各个阶层尤其是上层社会的需要,故日渐发展,代代深入。四时调摄养生、环境养生等因其顺应自然、符合人愿,故而日积月累,研究渐趋深入。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养生学的研究日趋活跃,国外重点在于理论研究及实验,探索衰老的形成原因及机理,包括生物内在的决定因素与生物生存过程中的有害积累两个方面;中国则侧重于传统理论的整理及对抗衰老具体方法的探索。 去病延寿六字诀 吹、呵、嘘、吃、呼、嘻为延寿六字诀,做法是口吐鼻取。 1、总诀 肝若嘘时目争精,肺知晒气双手举,心呵顶上连仪手,肾吹抑取膝头平,脾病呵时须摄口,三焦各热卧嘻嘻。 2、吹肾气 正坐,以两手举起从耳朵左右引三度或是反手抛射,左右同转身三五度即可,以足前后逾左右各十数度,此法能去腰肾膀胱间积聚的风邪,其余如上法,如果要修炼要在静室里焚香,顺温凉之宜,明燥湿之异,每夜半后生气时,或五更睡觉,先呵出腹内浊气,或一到九止,或到五止,定心闭目,叩齿三十六通,以积心神然后以大拇指背试眼睛九遍,并按鼻左右七遍,把两手擦得很热,闭住口,先要呼吸然后到摩面,不论次数,为真人起居法,再以舌尖抵着上腭,口中内外津液满口。分三次咽下,令人胃存神受。这样作三度咽,得以深深灌溉五脏光泽。 3、呵心气 坐正,两手握拳,用力左右互相筑各六度,又坐正,一手按另一手的腕上,另一手向下拓空如重石,又以两手相仪,用脚踏在手中各五六度,能去心胸间风邪诸疾,关气为之,闭目良久,三咽,三叩齿才停止。 4、嘘肝气 坐下正,以两手相重按下,将身体向左右各慢慢移动三五度,又坐正,两手泄相仪翻覆向胸三五度,此举能够化除肚内郁积的风邪毒气。 5、吃肺气 坐正,两手抵地,缩身曲脊向上举三次,可以消除肺部的风邪和积劳,亦可反手用掌头轻打脊上左右各三五下,闭目咽液叩齿三下才停止,此举能消除胸臆间的风毒闭气。 6、吸脾气 大坐,一脚伸,一脚屈,两手向后反击各三五度,亦可跪坐,以两手抵地,眼睛顾盼虎视各三五度,能去脾脏风邪增加食欲。 7、嘻三焦 平坐,昂头,两掌向上,以两手挽脚腕,摇动三五度,或大坐,两脚向左右伸开,以两手扣地,举身腰脊三五度,能去肾内的风毒邪气。 人保持愉快的心情是最重要的养生之道 古代食物养生经饮食勿偏 “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则伤身生疾,所恶之物,不可全弃,弃则脏气不均。” 食宜清淡 “味薄神魂自安”;饮食要“去肥浓,节酸咸”;“薄滋味养血气”。 饮食有时 “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要长寿,三餐量腹依时候”;“食味调和,百病不生。” 适温而食 “食宜温暖,不可寒冷”;“食饮者,热勿灼灼,寒勿沧沧。” 食要限量 “饮食有节,则身利而寿登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食。” 食宜缓细 “饮食缓嚼有益于人者三:滋养肝脏;脾胃易于消化,不致吞食噎咳。” 进食专心 “食不语,寝不言”。有利于胃纳消化。 怒后勿食 “人之当食,须去烦恼”;“怒后勿食,食后勿怒”。良好的精神状态于保健有大益。 选食宜慎 “诸肉臭败者勿食,猪羊疫死者不可食,曝肉不干者不可食,煮肉不变色者不可食。” 餐后保健 “食毕当漱口数次,令人牙齿不败、口香,叩齿三十六,令津满口,则食易消,益人无百病。饱食而卧,食不消成积,乃生百病。” 养生文献 |
上一篇:高血压病怎样饮食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