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仲本教的《甘珠尔》亦是象雄佛法大藏经经典,它是藏族一切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滥觞与源头,相当于古象雄时期藏地的全景式百科全书。 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极其珍贵的资料,这也是任何藏文化研究者都无法绕过的一块重要领域。 西藏佛教 公元5世纪左右,赞普拉托托日在其城堡雍布拉岗上目睹《宝箧经》 、《百拜忏悔经》、“四宝印”等从天而降,将它们置于宫殿中,用金酒和碧玉供养; 本教法师却认为这是吐蕃兴旺的象征,用动物之血肉和呼吸之气来供奉,而由此出现了干旱、庄稼干枯等不吉之兆…… 某一夜晚赞普在梦境中梦见,此事是产生宗教的祥瑞兆头,于是供养花朵、酥油灯以及香。 公元七世纪,大规模传入吐蕃的印度佛教与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之间各自互相吸收而各自得到了发展,使其能够根植于当时的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的“藏传佛教”。 敬佛的藏香 吞弥·桑布扎根据西藏的地域特点,改进印度熏香技术而发明了藏香。 而“吞弥·桑布扎在吞曲河边立了"鱼儿不得入内"的石碑,导致吞曲河里无鱼”的神话还在流传。 而这藏香的历史中出现了两个流派:民间制作和寺院制作两个流派 寺院制作流派 位于西藏南地区扎囊县的敏竹林寺,又名敏卓林寺、敏珠林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的六大寺庙之一,由宁玛派高僧卢梅·楚臣西绕于公元十世纪末初建。 寺庙制作的流派:敏珠林寺里那些掌握传统配方的老艺人,经过精致选料后制作出来的藏香。 长66厘米,粗5毫米的藏香,印上敏珠林的商标后用红黄绿三色绑扎。因其正宗而被称为西藏之冠,在藏区广为流传。 民间制作流派 民间制作西藏第一圣香 产自西藏自治区尼木县,即尼木藏香。 藏香在藏民心中是圣洁之物,藏香艺人做藏香之前要沐浴、拜佛和念经等方式,去除心中杂念。 其实真正的尼木藏香生产自尼木县 吞巴乡的一个名叫吞达村的村落里,吞达村是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海拔3730米,全村200多户人家都从事藏香生产的工作。 吞曲河水穿过村子,滋养了吞巴人的繁衍生息。 尼木藏香的制作工艺 尼木藏香制作工艺复杂而选料严格,原料必须绿色自然,整个制作工序可分为:磨制柏木泥,配药、 磨料、搅拌、 挤香、晾晒、 捆扎、包装等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