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通用的解决问题框架,即便我们遇到陌生环境里的新问题,也可以使用它来开展工作。但是框架本身并不能让你真正有效地解决一个问题。 比如你知道演讲要根据坡道、发现、甜点这种结构来设计内容,但你并不一定能真的设计好一个演讲的结构;再比如你知道 MVC 模式可以很好的分离数据和呈现,可你在开发中用不用得好也很难说。 要想能够运用某个框架快速解决问题,还需要打通一个关节:通过练习,掌握高效使用框架的技能和习惯。 保持“从零开始” 麦肯锡解决问题流程的第一步,就是“从零开始”,找到真正的问题。因为往往委托人交给我们的问题,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比如有人找你咨询“为什么部门员工没有干劲?”。很可能问题并不是“员工没有干劲”,而是经理不能很好的和下属沟通,不能有效激励下属。所以我们必须要跳出问题的表象,避免直接反应式的处理模式,多考虑一下问题究竟是什么。 保持从原点出发的思考方法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搞错了真正的问题,那么一切努力都将是徒劳的。温伯格的《你的灯亮着吗》对这点也有精到的描述。 在“下雨”之前准备“伞” 这就是我们的成语“未雨绸缪”所提倡的习惯。但是这本书把它具体化、方法化了,我们更容易知道怎么做。看看下面这张图就清楚了: “空”表示的是“如今处于怎样的状况”这一“事实”。如果“天空中全都是乌云,那么很快就会下雨”。 “雨”表示的是“如今的状况表示怎样的含义”这一“解释”。也就是说,根据事实会得出何种结论。随时可能下雨的状况,得出如果被淋湿会影响心情的解释。 “伞”表示的是在了解事实与解释之后所应该实际采取的行动,也就是“解决办法”。只要带伞出门就不会被与淋湿。 保持PMA 所谓 PMA(Positive Mental Attitude) ,指的就是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完成工作上。这个习惯开始的举例比较容易引起员工的反感。不过残酷的是,它是对的。 2011 年 08 月 29 日,马云发内部邮件时说的话,也是一样的逻辑: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万别给我写战略报告,千万别瞎提阿里发展大计……谁提,谁离开!但你成了三年阿里人后,你讲的话我一定洗耳恭听。我们喜欢小建议小完善……我们感恩你的每一个小小的完善行动。 摸清上司的类型 我经常会收到类似“怎么和领导搞好关系”、“要不要拍马屁?”、“为什么能力不如我只会和领导搞关系的同事,加薪却比我多?”这种问题。这个习惯可以解答这类问题。深受上司喜爱的部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具有摸清上司类型的能力。工作能力差的人,不管跟随怎样的上司都是“以我为主”。结果,他和上司之间的配合就会很不搭调,工作难以取得进展。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应该从中立的视角观察上司属于什么类型,然后做出相应的配合。这样的话你的工作肯定会变得非常顺利。从两个维度区分上司类型:性格和任务管理方式。在工作中,如果我们知道自己的类型,摸清上司的类型,就可以一边发挥自己的长处,一边配合上司的类型进行工作。 项目经理要自如地切换四种领导风格: 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当老虎——识别挑战;上班后的第二件事是当孔雀——识别情绪;下午的第一件事是,找猫头鹰谈话,了解进度;下午的第二件事是,走走转转,关心考拉,要四种类型随意切换,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用“只占用您一分钟可以吗” 有一次,我的一个同事找我说:“老大,你有时间吗?我想和你聊聊。”我说有啊,于是我们到会议时,他告诉我他要离职。我好尴尬,没有任何准备。还有一次,我想找另一个部门的同事讨论一个架构设计问题,我走到他工位前说:“XX,你下午有时间吗?”他猛一抬头,眼露警惕,生硬地问:“什么事?” 这是两个很不好的开头哦。如果你能把问题是什么、需要多少时间表达清楚,别人就比较容易配合你。比如我那个要辞职的同事如果说,“老大,占用你10分钟的时间,和你聊聊辞职的事情”。我就可以知道他要跟我说什么,可以安排时间来好好的聊。比如我找别的部门同事讨论架构问题,用“XX,有个CMS架构的问题,想占用你10分钟时间讨论一下,可以吗?”这句话来开始,他就没那么大反应了。 确认“委托人”的意图 你的经理告诉你:“产品提了个需求,你看一下。”你接受了这个任务,找产品经理讨论了一下,然后就投入工作,吭哧吭哧开始修改代码……搞了三天之后,经理来问你:“周一说的版本,今天该发布了,搞得怎么样了?”你一脸懵逼:“啊?!你不是让我看新需求吗?我正在实现产品提的需求,那个版本还没来及弄呢。” 经理一脸黑线,立马吧啦吧啦数落起你来。是不是觉得你很冤枉!明明是你让我看新需求的哇!然而,其实你一点也不冤枉。因为你没搞清楚领导的意图,也没有和领导确认目标。 诱导对方自己找出共同点 像刚进大学、刚入职场、刚进新公司、刚加入某个群这些场景,都可能会让你做自我介绍。你的介绍可能是这样子:“大家好,我是白娘子,请大家多多关照。”请问,这样的介绍有没有用?没用啊。因为这个介绍里除了名字,没别的信息,别人无法找到和你的共同点。 如果改成这样:“大家好,我是白娘子。家在杭州西湖边,毕业于浙江大学,喜欢读小说,李碧华的《青蛇》是我最喜欢的。我还喜欢川剧变脸,还喜欢瑜伽,还喜欢自己做糕点,也喜欢玩《王者荣耀》,希望和大家多多交流。” 是不是好多了?新的版本里,透露了个人的家乡、母校、兴趣爱好,构建了彼此连接的着陆点。这样喜欢瑜伽的就可以找你聊瑜伽,喜欢玩《王者荣耀》的可以和你讨论装备…… 当你和别人因为某个共同点连接起来,接下来的交往就会比较自然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