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白领 > 在美国留学这件事上,“散养”可能带来很严重的问题!

在美国留学这件事上,“散养”可能带来很严重的问题!

时间:2018-09-14 00:08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昨天收到一条留言,来自一个美国本土学生妈妈。她在留言里说出了一些留学生让家长极为担忧的情况,比如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在加州大学各分校校內并不被美国本土的学生、教授欢迎!他们离开自己国家到了美國大学并不在好好上学。上课也不积极参予课堂活动。

还有一些女生一天到晚貓在「男朋友」的双人宿舍过夜,或者不停网购(家里有矿吗?),吃垃圾食物,赶上要交功课了就两三天不睡觉的赶,一直滞留在华人留学生圈子里,与当地学生交流甚少,留学几年英语都说不明白,这样的留学怎么靠谱啊?

在美国留学这件事上,“散养”可能带来很严重的问题!

这位家长说的问题,很大部分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影响。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咨询心理学硕士王亚飞,在她《青少年留学心理启示录:心灵成长与亲子沟通之道》一书中记录了赴美留学生在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困境以及应对措施。她在书中表明,过分撒手和过分严苛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有害无益,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做到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培养给孩子自主、自律、自控的能力?

今天我们就跟着王亚飞女士的青少年留学心理启示录,来探寻和了解一下这个特殊又敏感的年龄层群体。

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一代的家长开始意识到,成长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孩子一定的快乐教育和适当的放养式培养方式,“散养”一词成了家庭教育的“流行语”,也成了为孩子申请大学的口号“只要求孩子快乐,无所谓大学的排名,适合就好”。

但是王亚飞一直强调家长可以不在乎学校的录取结果,但是一定要在乎留学准备过程中孩子核心能力的提升。

通过多年的观察,王亚飞发现,虽然孩子是因为不认可或不适应国内应试教育而去了美国,但是如果父母在此之前已经有意识地培养了孩子的自律和自学能力,那么这些孩子去了美国后会如鱼得水,即便短期内也会有惊人的变化。

可是如果孩子是因为父母的“散养”,缺乏自律能力,即便去了美国换了土壤,在国内出现的问题仍然会在美国重现,甚至更严重。这些孩子已经习惯“被安排好”的生活,突然少了父母的管控,他们想做到自我控制也很难,在适应新的环境时碰到困难,也习惯性地逃避。这种逃避本身就让孩子异常挫败。

美国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美国学生从小就懂得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国家长送孩子出国时,期望学校会严格管理学生,然而,学校老师用美国的标准看待中国的孩子,期待孩子能管好自己,有困难时主动找老师商量。这个观念的差异,是国内家长和美国学校最大的冲突所在。

在留学准备的过程中家长要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美国文化和教育体制,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设定目标、拆分目标,拥有时间管理的基本技能,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当然,过分撒手和过分严苛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有害无益,那么如何做到收放自如?东西君摘编了书中的一段为大家参考。

在美国留学这件事上,“散养”可能带来很严重的问题!

“散养”让孩子缺乏自律能力

我到现在还记得学生Y。Y的妈妈事业有成,信奉给孩子快乐的童年,因此,Y在国内小学、初中都轻松度过。

为了让Y可在高中继续快乐,而不需要和其他学生千军万马挤高考的独木桥,Y的妈妈决定让Y在国内读完初二后到美国读9年级。

临去美国前,Y告诉我们她的理想是当律师。梦想的大学是耶鲁。对于一个去美国读9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切皆有可能.我们都鼓励Y追逐自己的理想。

在美国高中读书期间Y确实过得很快乐。在那里,分数不是唯一衡量标准,同一个年级课程也有难易之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程度自由选课。美国家长不认为孩子一定要去哈、耶、普这类名校就读,他们信奉适合孩子的学校就是好的学校。美国的蓝领工资不低于白领,而且受社会尊重。

期间我们也提醒Y的妈妈要对Y提要求,让她上一些有挑战性的荣誉课程,AP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可是Y的妈妈对我们的建议没当一回事。

4年高中结束后,Y去了加州的一所社区学院读书。Y选择去杜区学院,不是因为想转学进入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类顶级名校,而是因为没有信心去考SAT。而且高中平时成绩GPA也非常一般。

后来Y请教我签证的问题,我和她有了一次交谈。虽然在美国接受了4年教育。Y并没有比4年前有更大成长。她的英文程度一般,没有很好的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能力,没有理想,对未来茫然,不愿意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努力。

在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家长和Y的妈妈一样,选择进孩子去美国,希望孩子可以更快乐,不用被国内的应试教育磨灭天性。和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家长相反,他们不会强迫孩子去上各种兴趣班,而是“尊重”孩子,不压抑孩子的天性,让孩子随心所欲。

和这些学生、家长深入接触时,我发现了孩子的共性:回避挑战,知难而退。细问下来,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小时候都上过兴趣班,可是当碰到困难或瓶颈时就放弃了,而父母也听之任之,并不说服孩子坚持下去。

这样“散养”的结果,便是错过了培养孩子自律的关键时期。这些孩子通常没有遵守deadline的观念。因为碰到困难就放弃,孩子也没学会坚持,意志力薄弱。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里写道:“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研究表明,一个人若能够在各种打击下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则更能让这个人成长进步。这就是我们说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