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瑜伽 > 山城锄奸记 传奇英雄李鸣珂的故事

山城锄奸记 传奇英雄李鸣珂的故事

时间:2018-08-30 16:50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山城锄奸记 传奇英雄李鸣珂的故事

轰动山城

诛杀蒋介石心腹戴弁

1928年9月24日下午,初秋的山城天气凉爽,大梁子(今新华路)左营街一带行人寥寥。此时,从国民党21军部戒备森严的大门出来一台凉轿,前有卫兵护卫,轿上坐着21军政训部主任戴弁,此人深受蒋介石倚重,被派到四川监视川军,大搞特务活动,镇压革命,双手沾满鲜血。

轿子穿过道冠井朝着总土地巷(今自力巷)方向行进,来到巷口,路边茶馆闪出三人,悄无声息地跟在轿子后面,一位身着褪色蓝布长衫,留着小胡子的男子快步上前,手抓轿杆,使了个眼色,另一名小伙子抬手对着戴弁后背就是一枪,正中心脏,戴弁当场毙命。

一切都发生在瞬息之间,前面的卫兵和轿夫还未回过神,三人已消失不见。

蒋介石的心腹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当街诛杀,成为山城轰动一时的大新闻。蒋介石大为震怒,致专电哀悼,责成刘湘“严缉正凶”。

戴弁被诛大快人心,给予敌人极大震慑。

山城锄奸记 传奇英雄李鸣珂的故事

△李鸣珂。 记者 郑宇 翻拍

组织这次行动的正是那位身着蓝衫的汉子——我党早期的优秀军事指挥员、时任中共四川省委军委书记的李鸣珂。

弃文从武

一介书生成战将

1922年,23岁的李鸣珂从四川省高等蚕业学校毕业,满怀信心地回到家乡四川省南部县,担任县实业所所长。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的他在成都学习时接受了吴玉章等倡导的先进思想,立志兴农富民,改良社会。

他满怀热情地创办农业训练班,培训青年,创办农场、丝厂等,同时大力传播进步思想。他的一系列举动引起当地豪绅们恐慌,联名告他“宣传共产,赤化民众”,南部县当局遂将他免职。

性格刚烈的李鸣珂遭此挫折,甚为苦闷。此时,正值大革命前夜,他认识到军阀污吏作乱,实业救国之路走不通,只有用武力消灭军阀列强,打造一个清平世界,才能实现富民强国梦。于是,他弃文从武,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步兵科学习,与林彪、赵尚志、刘志丹等成为同学。受到周恩来、恽代英等老师的教诲,李鸣珂的政治思想、军事素质都得到极大提升,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人。

山城锄奸记 传奇英雄李鸣珂的故事

△位于涪陵区罗云乡的红军烈士陵园,当年李鸣珂在罗云领导了武装斗争。 记者 郑宇 摄

1926年秋毕业后,李鸣珂出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教导大队中队长,参加了北伐,作战勇敢、颇具组织才干的他成为叶挺“铁军”麾下的一员干将。

翌年8月,李鸣珂参加南昌起义,奉命率部接应朱德领导的教导团,完成任务后,又主动支援友军战斗。表现出色的李鸣珂深得周恩来信任,被调到中央前敌委员会任警卫营长,负责周恩来、恽代英等领导人的安全。起义军南下途中,形势险峻,李鸣珂奋不顾身,率部参与阻击战,克敌制胜,获得“打仗骁勇,指挥有方”的称赞。

1927年11月,李鸣珂随周恩来辗转来到上海,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和中央特科工作。在十里洋场,李鸣珂机警地同敌人周旋,惩奸除恶,成长为我党“隐蔽战线一把尖刀”。

1928年夏,“兴隆巷事件”后,中共四川省委遭到严重破坏。为加强党在四川的领导,周恩来决定派有丰富地下武装斗争经验的李鸣珂回到四川,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兼军委书记,负责全川的革命军事工作并保卫省委机关的安全。

在人生的最后两年,这位英雄在山城用忠诚和勇敢、鲜血与信仰奏响了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人生华章。

建保卫队

令叛徒闻风丧胆

1928年的五六月份,位于重庆储奇门的厚慈街新开了一家裕发祥酱园铺,酱园铺内人来人往,颇为热闹。其实,这里是李鸣珂设立的一处秘密联络站。按照周恩来“地下工作要机关群众化,负责干部职业化”的要求,他把妻子李和鸣、哥哥李祥如、妹妹李蜀俊从老家接到重庆,组成一个大家庭,做起小买卖,掩护地下工作。

这栋三层小楼,底层是铺面,由李祥如打理,二楼是工作人员住房,三楼有时住着省委书记刘愿庵等人。

此时,地下组织被严重破坏,敌特叛徒活动猖獗。面对险峻的形势,李鸣珂决定立即成立中共四川省军委保卫队(特工队),专门负责收集情报,制裁叛徒。保卫队队长由和李鸣珂一起到重庆的老部下刘默苏(化名李觉民)担任。

刘是黄埔五期学生,有名的神枪手,曾做过周恩来警卫。北伐、南昌起义以及到上海中央特科,他都在李鸣珂手下工作,两人出生入死,感情深厚。李鸣珂平时称呼刘为“五弟”。

保卫队有4支手枪,是从川军24军第一师副师长张志和(中共地下党员)那里搞来的,被保卫队员视为“宝贝”。自此,一场惊心动魄的锄奸行动在山城展开,而诛杀戴弁就是第一仗。

1927年4月,军阀刘湘发表“反共拥蒋通告”,蒋介石随即将心腹戴弁派往重庆,作为同四川军阀勾结的特使。戴弁一到重庆就设立特务委员会,收买、训练变节分子,大肆进行侦察搜捕审讯等特务活动,是“三·三一”惨案的重要策划者,杀害在“兴隆巷事件”中被捕的中共四川省委傅烈、周贡植等9名烈士的刽子手。

李鸣珂与省军委其他同志研究认为,戴弁这只恶狗,如不除掉,将会给革命带来更大的危害,于是做出了处死戴弁的决定。代理省委书记张秀熟听了李鸣珂的汇报后,同意了省军委的决定。

自认为清除了重庆“共党”的主要成员,志满意得的戴弁将家眷接到重庆,住在总土地巷一栋公馆里。总土地巷因地势平坦,闹中取静,很多豪商巨贾在这里建房,有不少深宅大院、公馆洋楼,是当时有名的富人区。

李鸣珂身穿长衫,留着八字胡,化装成商人,带着“小伙计”刘默苏等人出没街头,一番侦察,摸清了戴弁的出没规律后,制定了行动计划。

黄埔二期毕业的戴弁对李鸣珂时有所闻,善搞特务活动的他获悉李鸣珂可能到了重庆,遂在报纸上刊登消息:“共产党首领李鸣珂由沪来渝……军队正在缉拿中。”想以此公开信息,通缉捉拿李鸣珂。岂不知,他自己已是死到临头,最后被刘默苏击毙。

后来,保卫队还先后处决了叛徒王克用、易觉先、陈梦华,击伤叛徒宋毓萍。这些人被惩处后,产生极大的震慑作用,叛徒的嚣张气焰收敛了不少。

领导起义

建立川东红色根据地

今年7月,冒着骄阳,记者来到位于涪陵区罗云乡的红军烈士陵园,登上高高的台阶,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纪念碑巍然耸立,放眼眺望,四面环山的罗云坝,稻穗金黄,风景秀丽。

当年李鸣珂在这里领导武装起义,建立了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诞生了川东地区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