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男性 > 察网:滴滴事件与资本的“精致官僚主义”

察网:滴滴事件与资本的“精致官僚主义”

时间:2018-08-28 18:45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一谈起“官僚主义”,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行政体系的一些弊病,如低效、不作为、僵化、敷衍了事、摆架子等。在一般印象里特别是自由主义的话语体系中,官僚主义是政府体制的“专利”,源于权力的集中和监督的缺失;而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私人企业则是理性的、高效的,善于随市场需求做出自我调整,并且出于市场竞争的机制,对顾客和服务对象往往是亲和的、快速回应的,同政府体制内的官僚主义面孔决然不同。

但近日这起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事件,人们不但看到了罪犯的丑恶,也看到了滴滴平台表现出来的“官僚主义”作派,看到了私人企业的“不作为”:事前对既有漏洞和举报信息的敷衍了事,事中事后的拖延塞责,在人命关天的问题上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

这不是某一两个客服人员的问题,而是整个公司系统的问题,是垄断资本的“官僚主义”作派。当前,垄断资本正在掌握着人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基本生活资料,自然赋有了相当大的社会权力——权力不再是政府专属,人们越来越多地、有时是被迫地同资本提供的平台打交道。对公共生活的掌握乃至垄断,加上资本的逐利性和监管的缺乏,市场“无形之手”的失灵,便为资本的“官僚主义”提供了土壤,其官僚主义作派也带上了鲜明的精致利己和冷血算计的色彩。

1、滴滴平台的官僚作派是命案屡发的重要因素

滴滴平台的敷衍塞责、拖延推诿,贯穿整个命案的前前后后。

事发前两天,就有乘客林女士坐过同一嫌犯的车,嫌犯曾对她图谋不轨,她在侥幸逃脱后立即向滴滴投诉,打电话给客服,要求平台封禁嫌犯的滴滴号,但滴滴平台只敷衍说两小时后回复,此后再无回复,也没有对涉事司机做出任何处理。滴滴在案发后的声明中承认了此事。

更让人惋惜的是,在事发当时,受害人赵某紧急向朋友发信息求助时,该朋友在一小时内7次联系滴滴平台,希望得到顺风车司机的信息,但滴滴的回复却像人工智能一样机械化,并且以“信息涉及到用户隐私”为由,拒绝提供涉事司机的信息。直到4个多小时后才收到滴滴的消息,表示将司机的信息告诉了警方。

而在这期间,乐清警方同滴滴客服沟通要求了解车主信息,也曾经两次遭到拒绝,长时间的对接并没有取得重要信息。从警方开始联系滴滴,到取得涉事车牌号,用了两个多小时。

事前敷衍,事中拖延,而事后又推诿责任。滴滴在事后发布声明,称“我们无法将乘客和车主任何一方的个人信息给到警方之外的人,希望能获得公众的谅解。我们在接到赵女士亲属电话反馈后建议尽快报警,并在接到警方依法调证的需求后及时提交了相关信息”。这就把自己在事中的敷衍、拖延、不配合,都轻轻地推脱了出去,这样的话,如果贻误了救人,就只有从当地警方的行动上找原因了。

滴滴客服系统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但一直没有引起平台的重视做出有效整改,哪怕有命案在先。早在两年前,2016年5月,就有深圳一名24岁女子在乘坐滴滴顺风车时遇害。其失联期间,家属曾打电话联系滴滴客服,却只得到了客服已经下班的回复。

此外,在以往多起对滴滴司机性骚扰的举报中,许多都不了了之,滴滴平台并没有应投诉人的要求提供司机信息以备调查或封禁涉事司机账号。滴滴客服往往以保护司机隐私为由来搪塞,但相反地是,乘客的个人信息包括打车记录等却经常被泄露。

除了客服系统的不负责任,滴滴为了招徕车主进入平台,在整改期间又重新开放了顺风车社交功能,故意留下安全漏洞。在5月份郑州空姐搭乘顺风车遇害后,滴滴进行了一轮整改,包括加大对车主的审核,弱化APP的社交功能,如隐藏双方头像、关闭评论等。但据网友曝光,滴滴顺风车近期“又重新将乘客个人信息从默认隐藏改成了默认公开”。这就给一些不法司机瞄准年轻女性作案提供了条件。

此外,在这次案件中,车主此前是用其真实的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信息在顺风车平台通过审核的,但案发时的车牌却是其线下临时伪造。此前,2016年5月深圳女子遇害和今年5月郑州空姐遇害案中,都存在车牌临时伪造或人车不符的情形。然而,两条活生生的人命,包括其他多起被举报的性骚扰事件和未遂的案件,都没有触动滴滴下大力气去整改,堵住人车不符的漏洞。

也许是有自知之明,自知无力也没有决心去根除、杜绝系统漏洞,滴滴在今年5月郑州空姐遇害后发表的态度诚恳、痛心疾首、决心严厉整改以“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声明,在舆论风潮过后被其官方微博删除,2016年深圳女教师遇害的致歉声明也被删除。在这一致歉声明中,滴滴曾称“出行安全是滴滴第一关注的事情……我们也将在内部进一步完善司机安全和服务信用系统,以及加强针对乘客的安全措施,以最大程度地规避类似事件发生。我们也会每季度定期向全社会公开安全举措的进展并接受全社会监督,督促我们更健康发展。“

言犹在耳。但是对比此后的事实,有哪一句真正实施了?拿冠冕堂皇的话做出承诺,却没有诚意付诸行动,那么这承诺就是敷衍塞责。滴滴从头到尾,从客服人员到平台整体,都一再表露出推脱、敷衍、不作为的官僚主义作派,直到敷衍出百日内接连两起骇人听闻的命案。

2、行业巨头“不作为”的背后是资本“积极有为”的扩张野心

滴滴平台提供多项出行服务,其中,低准入门槛的顺风车一项是出事比例较高的。2016年以来三起杀人事件,都是出在顺风车上。据统计,仅2017年至2018年5月,滴滴顺风车主就犯下了有记录可查的10起刑事案件,包括杀人、强奸、迷奸、抢劫、强制猥亵等恶性案件,多针对年轻女性。

另一面,顺风车业务带来的收益在滴滴平台中并不占大头。2017年滴滴平台就业报告显示,滴滴顺风车注册车主达3000万,覆盖国内400多座城市,然而顺风车日均200万的订单,只占到滴滴平台总单量的1/10。

此前郑州空姐遇害案发生后,有声音呼吁滴滴放弃顺风车业务,但滴滴仍然选择了“整改”而不是放弃。直到最近这起命案发生后,滴滴才暂时下线顺风车业务。那么,既然是高风险低收益,为何滴滴此前还要力推顺风车业务呢?这源于资本的野心。为了完成所谓“出行生态闭环”,也就是对出行领域的全覆盖、全垄断,市场潜力巨大的顺风车项目是滴滴及背后的资本很不情愿放弃的。

滴滴无疑已是行业巨无霸,其背后的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成立,2012年底推出打车业务以来,经过多轮融资,一路过关斩将,合并快的,收购优步,接入人人二手车、共享单车……目前,其APP涵盖的业务有“关爱出行、快车、专车、豪华车、单车、出租车、顺风车、代驾、公交、自驾租车、二手车”共11门类,的确做到了对出行领域全垄断的“闭环”。除此之外,滴滴还在酝酿汽车保养、共享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项目,满满的是一统天下的野心。

平台的野心,归根结底是资本的野心。在多轮融资中,滴滴不但获得了包括BAT在内互联网巨头的注资,还获得了外资投入。打开滴滴官网,首页便是近期的各种收购、合并、注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