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气功 > 处暑有什么风俗禁忌? 处暑的忌讳了解一下

处暑有什么风俗禁忌? 处暑的忌讳了解一下

时间:2018-08-24 15:45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川北在线核心提示:原标题:处暑什么风俗禁忌处暑忌讳了解一下 处暑有什么风俗禁忌?处暑是一年之中很受欢迎的一个节气,也是秋季第二个节气。在处暑的时候,夏天即将进入尾声。那么处暑有什么讲究忌讳呢?来看看! 处暑有什么风俗 出游迎秋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


  原标题:处暑有什么风俗禁忌? 处暑的忌讳了解一下

  处暑有什么风俗禁忌?处暑是一年之中很受欢迎的一个节气,也是秋季第二个节气。在处暑的时候,夏天即将进入尾声。那么处暑有什么讲究忌讳呢?来看看!

处暑有什么风俗禁忌 祭祖迎秋


 

  处暑有什么风俗

 

  出游迎秋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吃鸭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泼水习俗

 

  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日本各地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

 

  处暑有什么禁忌

 

  避免感冒

 

  初秋天气乍寒还暖,身体很难适应这种忽热忽冷的天气变化。因此,当气温较低时要及时添加衣物保暖;平时要经常开窗透气,保证室内空气的 流通;感冒流行时尽量避免到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合;在家中可用陈醋熏 蒸杀菌;常用冷水洗脸洗鼻,对预防感冒也有帮助。

 

  避免心情抑郁

 

  秋季花木凋零,叶落草枯,到处呈现出一片肃杀之景,人也易触景伤情,产生凄凉、郁闷、忧愁的情绪。一旦遇到烦心事,就很容易引起心情 抑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理性地看待自然界的变 化,可出游赏景、探亲访友,来使心情愉悦,也可练气功、打太极以保持心情宁静。

 

  避免皮肤伤害

 

  初秋天气干燥,皮肤水分易蒸发,外露的皮肤缺水就会变得粗糖,弹性也会变小,严重的还会产生皲裂。日常要注意皮肤的护理,沐浴时不要使用碱性大的香皂,可以多吃花生、梨、红枣、葡萄、银耳、核桃等能 够滋润肌肤的美容食物。

 

  避免伤胃

 

  秋季昼夜温差大,由于冷空气的剌激,胃酸分泌就会增加,肠胃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天气转凉,人们食欲增加,又增加了肠胃负担,因此, 极易引发胃病。患有胃病的人,秋季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宜食用温、软、淡、 素的食物,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

 

  避免睡眠不足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 专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对于年轻人来说,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避免“病从口入”

 

  饮食与疾病很容易“挂钩”。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患有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