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健身 > 《商业周刊》 6块肌价比真金!Airbnb股东、超商都抢捞

《商业周刊》 6块肌价比真金!Airbnb股东、超商都抢捞

时间:2018-08-24 14:40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2018年08月24日 09:01 中时电子报

编辑/邱怡萱、文/商业周刊 蔡靓萱

「跟客户一起健身,取代了华尔街的牛排餐!」《彭博》(Bloomberg)在今年一月的新闻中,宣告华尔街「沦陷」于当前的健身狂潮中。

想在纽约金融街区附近的顶级健身房Barry's Bootcamp,预约使用相邻的2台跑步机,费用高达50美元(约合新台币1,500元),比上运动课程还贵。因为,「你与客户一起健身所搏的感情,绝对比在餐桌上还深刻。」Barry's Bootcamp品牌策略沟通副总裁兰德(Vicky Land)受访时分析。

如果说,这则新闻让我在不可置信中理解了美国的健身风气有多狂,接下来的个人经验,则是体会到台湾的狂热程度也不遑多让。

「你们吃就好,散摊前我应该能赶到。」不久前,我与分散各地、10年没见的高中死党们,好不容易约成聚餐,死党之一竟然因为健身课程的时间衝堂,决定先健身完再来。

台湾健身房3年翻倍

FB晒美食落伍,秀肌肉当道

「健身运动风气,正逐渐成为台湾人生活的一部分。」师大运动休閒与餐旅管理研究所所长汤添进观察。以往人们的运动计画,往往因加班、约唱歌或应酬而从行事历删除。现在健身优先顺位已大大往前提。

这个趋势所带动的,不只是健身产业的高成长荣景,还预示了全新的消费市场机会与挑战。因为,你肯定没想过,当健身风气盛行,甚至可能危及牛排馆的商务客生意!

欢迎来到健身新时代。

根据财政部统计,台湾健身房数量在过去3年间默默成长了超过1倍。健身房营利事业登记家数,从2014年底的168家,激增为去年底的369家,总营业额也从40亿元,倍增为近79亿元。

狂潮背后的原因是,出现了让人规律运动的强烈动机。

「脸书、Instagram提供了运动自我展示的舞台,」体育大学体育研究所所长廖主民说,以前自己再怎么辛苦健身,默默无人知;现在手机App能画出跑步、骑车路径,能打卡秀照片,能大范围宣告我在运动,是推动这波健身风气的一大力量。

难怪,名媛网红以前自拍炫耀穿戴名牌、文青名人过去打卡高调看展览,饕客网友总爱狂拍美食,现在却一个个加入了秀健康的行列。过去几年台湾流行参加马拉松赛,随着热度退烧,原有人潮流向健身房,自拍主题也由赛事变成完成重量训练后,大秀6块肌与马甲线。

汤添进分析,过去数年来,运动科普知识让人们普遍知道运动可预防失智、提高学习力与社交力、有助职场表现,加上社群媒体推波助澜,塑造出这波运动等于流行时尚的氛围,「运动健身可以展示出,第1我很健康,第2我有自律能力,第3我能自我挑战不怕困难。」

但,理解运动的重要性,却不代表能付诸实行,尤其,閒暇时间日益碎片化,想要克服惰性,更难。于是乎,为了解决这问题,全球健身房吹起了M型化趋势。

M型化趋势明朗

硅谷金主压精品风,小七平价版冒出头

M的一端,是走时尚风的精品健身房,不论是在飞轮教室听着DJ健身教练的指挥,随着音乐踩踏衝刺;或是在CrossFit(混合健身)工作室,为同学们打破个人上一次纪录而互相喝采,以娱乐化、社交化,促使人持续运动不中断。这类据点通常位于大都会区寸土寸金的捷运站附近,方便上班族随时抽空前往。

M的另一端则是平价健身房,坪数较小、服务较阳春,但不绑约、以分计费的低廉价格,让人人可以负担,让健身时间可以弹性化、碎片化。地理位置通常位于社区,提供了「健身房就在巷口」的方便性,让人很难再找藉口逃避健身。

反映在数字上,国际健康、运动与健身俱乐部协会(IHRSA)2017年报告显示,全球精品健身房会员人数1年内成长15%,传统综合式健身房则下滑了3%。新形态M型两端的健身房,收费模式大多改用月缴、以量计价等模式,也大幅度解决了会员被倒帐的疑虑。

这趋势吸引投资优步(Uber)和Airbnb等硅谷独角兽企业的美国私募基金TPG,将焦点转投健身领域,购併高级飞轮健身房CycleBar、精品划船机健身房Row House。全球最大消费品私募基金L Catterton则投资美国顶级健身房Equinox。

传统健身房中,平价业者一枝独秀逆势成长。美国平价健身房Planet Fitness藉由月费十美元(约合新台币300元)的低价策略,快速扩张成为全球家数冠军,今年1月创下分店数1,500家纪录,店数与营收都较3年前成长5成以上,目前股价已是2015年挂牌时的3倍。

在台湾,台北东区目前是精品健身房的一级战区。知名台语歌手李爱绮(原艺名李嘉)的老公,今年5月新开了配备酒吧与咖啡屋的私人招待所风格健身房The Key;绿营大老吴乃仁之子吴怡翰,去年引进了美国格斗品牌UFC GYM;时尚飞轮健身房Space Cycle今年初获得阿里巴巴台湾创业者基金投资,最为风光。

今年6月,7-Eleven在台北推出了免绑约健身房,象徵台湾平价健身风潮起飞。加上台北、台中、高雄也都冒出了「1分钟1块钱」的社区型超划算健身房,逼得台湾最大健身连锁业者World Gym,推出Express平价新产品线应战。

换句话说,这波风潮不只让台湾高收入族群健身形态换了个风貌,也吹向寻常百姓家。

18岁以下族群成长最快

儿童体适能、银髮课程询问度高

当健身门槛变低,参与的年龄层也被拉宽,IHRSA报告指出,过去4年健身房会员成长最快的年龄层,是青少年与银髮族。尤其,18岁以下的会员成长最快。

对此,健身工厂总经理陈尚文最有感触。他说,以前是学生加入健身房后被父母压着来解约退款,现在则是父母主动打电话帮孩子问:这年纪可以加入吗?健身工厂在去年2月首度推出儿童体适能俱乐部,1个月收费近4,000元,比大人还贵,却已吸引了超过1,200名小会员。

台湾的银髮族则正开始拥抱年轻人在玩的重量训练。「银髮族更应该训练肌力,」汤添进指出,台湾银髮族跟日本一样,只知道从事健走等有氧运动,却缺乏肌力训练,导致肌肉越来越少,容易跌倒。现在,体育署已着手培训师资,除了台北已有专属重量训练课程,就连屏东,也出现只收55岁以上银髮族的CrossFit专班。台湾要出现如欧美「筋肉爷爷」、「马甲奶奶」网红,指日可待。

有了需求,消费市场明显转变。今年暑假来到《商业周刊》实习的学生,让我再次认知到健身潮有多狂。这位有健身习惯的同学说,考虑与朋友创业卖健身餐。

虽然健身潮还没影响到台湾的牛排馆,但在餐饮业,已带来健身餐百花齐放现象,包括由网红健身部落客创办的Nisoro、健身品牌iFit推出的iFit meal,还有以健身男性为目标族群的肌肉海滩,提供冷冻盒餐或新鲜热食外送。嗅觉灵敏的食品大厂如爱之味,今年6月推出全新豆奶产品,也以健身补充高蛋白为主打诉求。

健身餐、运动服饰热卖

教练身价镀金,高手月薪10万起跳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