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两性 > 茨威格:对情窦初开的年轻人,那是一个糟糕的时代

茨威格:对情窦初开的年轻人,那是一个糟糕的时代

时间:2018-08-04 18:31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想做个每日精选一篇书摘的小栏目

从译文社的书中,摘一些有趣或无趣的内容

今天分享到了第一百六十九篇

也欢迎看到您发来的个人建议

告诉我想读哪位作家的作品

-169-

茨威格:对情窦初开的年轻人,那是一个糟糕的时代

(图:1925 年时维也纳的年轻人

“今天的青年人生活得更丰满,更有意识地在度过自己的青年时代。今天我看到年轻人从中小学校、大学里走出来,昂首挺胸,目光炯炯有神;我看到男女学生欢快地聚在一起,轻松随意,毫无顾忌,十分友好,没有虚伪的羞涩和腼腆。”

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里,记录了自己观察到的二十世纪初期,生活在维也纳的年轻人风华正茂的身影茨威格羡慕比自己小的这一辈人们所拥有的活力与自由,以及对爱情毫不掩饰的追求。同时,他又以一个作家忠实记录时代真相的良心,向读者描述了十九世纪中期,奥地利人乃至整个欧洲——用现代观点——荒谬到极致的生活准则、道德规范。

讽刺的是,茨威格这篇以十九世纪欧洲社会生活为描述对象的文章,却让人震惊地读出了现代——二十一世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影子:比如“女德”、“性教育”、“大龄未婚男女”、“丁克家庭”,甚至“性侵”等等社会问题的影子。今天与大家分享。

对情窦初开的年轻人,那是一个糟糕的时代

斯特凡·茨威格译|徐友敬 等

摘自|《昨日的世界》之《情窦初开》(有删节)

- 声明:如需转载先请私信联系 -

情窦初开的困惑完全不适于在公共场合谈论,但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青春发育已超出它本身的范围,它必然同时促成另一种意识的觉醒,我们第一次学会批判地观察这个我们在其中长大成人的世界,观察它的社会习俗。一般说来,孩子甚至年轻人都愿意首先体面地适应自己生活环境中的各种规范。但是,只有当他们看到,要他们遵守的那些社会习俗大家都坚决遵守时,他们才会去遵守。老师和父母身上的任何虚伪行为,都必定促使年轻人用怀疑的,从而也是更为尖锐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人。我们不需要多长时间就会发现,我们过去一直信任的学校的、家庭的和社会道德的权威,在“性”这个问题上,表现得极不真诚,甚至可以说,他们要求我们在这个重要的问题上也要保守秘密,偷偷摸摸。

三四十年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我们今天的看法完全不同。也许没有一个领域像两性关系那样,仅仅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就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这是由一系列因素造成的:妇女解放运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体育运动的发展、青年一代的独立自主等。不过,人们仍然觉得性问题是一个乱世的因素,会破坏伦理道德,与当时的伦理是不相容的。因此,性问题不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婚姻以外的任何形式的自由性爱,都有悖于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

由于这个矛盾,我们那个时代发明了一个特别的折衷办法:那时的道德规范虽不限制青年人过性生活,却要求以不引人注意的方式处理这种难堪的事。既然性问题是天经地义地存在于地球上的,那么最好是让它不为人所见,不超出社会风气的范围之外。于是形成了一种默契: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里,或者在公共场合,都不谈论这令人恼火的麻烦事;把一切能引起性欲的杂念全部压制下去。

整个十九世纪囿于一种妄想,以为人们能够用理性主义的明智解决一切冲突;以为把人的自然本能隐藏得越深,他那烦躁不安的冲动就会越来越缓和;以为只要不向年轻人提性的问题,他们就会忘却身上存在的自然本性。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抱着以不谈性问题来克制性欲的妄想,社会所有的部门共同组成了一个对外秘而不宣的联合抵制阵线。学校、教会的牧师、沙龙、司法机关、报刊、书籍、时尚和风气,原则上都避免谈任何性的问题。甚至于科学——本来它可以对任何事情进行彻底的研究和探讨——也以可耻的方式参与“这明显的不光彩行径”。生理科学认为研究这些污秽的课题有失科学的尊严,因而向世俗低下了头。如果我们翻翻那个时候的书籍,如哲学、法学,甚至医学方面的书,大家会一致发现,凡是涉及性的地方都有所顾忌地避开了。刑法学者在学术会上讨论监狱中的人道主义措施和牢房生活中有失道义的内容时,对这个最本质的问题也胆怯地避开了。同样,一些神经科医生,虽然他们明明知道某些歇斯底里症状的原因,却不敢说出真相。

在我们之前的几个世纪里,作家并不羞于提供一幅真实而又广阔的社会文化图景。我们仍可以在笛福、普雷沃神甫、菲尔丁、雷蒂夫·德·拉布列塔尼的作品里看到那种真实情况不加歪曲的描绘。可是到我们那个时代,只允许描写“充满感情”和“高尚”的事,不允许写那些令人难堪的真实的事。因此,我们在十九世纪的文学中几乎看不到对大城市青年的所有危险、黑暗和困惑的描述。即使一个作家写到卖淫,他也必须美化一番,把女主人公打扮成“茶花女”式的人物。

所以我们今天正面对着一种特殊情况,如果当今的年轻人要想知道上一代或上上一代的年轻人是怎样奋斗一生而去翻阅纵然是那个时代的大师们的作品,如狄更斯、萨克雷、戈特弗里德·凯勒、比昂逊的作品——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除外,因为他们是俄国人,站在欧洲假理想主义的对立面——那么他会发现,书中写的尽是经过加工升华、温和适中的事情,这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作家受时代的压力而无法表达自己的自由见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那个时代对祖辈的道德观几乎达到顶礼膜拜的程度,再加上今天的人所不能想象的时代气氛。要不,我们怎样理解《包法利夫人》这样一部完全写实的小说竟会被法国一家法院判作淫书禁止发行呢?同样,我们怎样理解,在我年轻时候左拉的小说被看作色情文学,托马斯·哈代这样一位心平气和的古典主义叙事文学家竟在英国和美国掀起轩然大波呢?因为这些书尽管写得很有节制,还是暴露了不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