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90后,你的頭發還好嗎? 如今20多歲的年輕人之間漸漸流傳開一句話:“除了頭上沒有頭發,哪兒都有!” “看看你的頭發!” 當父母、室友或者伴侶向你吼出這句話時,你的目光可能會落在地板上、水池裡、沙發上、書桌上,但通常不會落在鏡子裡你自己的腦袋上。 一位飽受脫發折磨的90后男性友人掀起遮在額頭前薄薄的一片劉海,焦急地說:“發際線都已經這麼高了,是不是除了植發沒別的辦法?” 於是,脫發,成為輕熟男熟女心中的痛,每每提起解決方案,都始於雄心萬丈,終於唏噓不已。 為了解決年輕人的“頭等大事”,“8·18全國護發日”臨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空軍總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田燕。 在關注脫發問題之前,需要先了解頭發生長的基本原理。 田燕介紹,頭發從毛囊深部向外生長可持續若干年,在此期間一般燙發染發、清洗等,隻要不影響毛囊,都不會影響頭發的生長,直至最后自然脫落,毛囊休止一段時間后再產生新的頭發,這個過程稱為頭發生長周期。總體來說,生長周期可分為生長期2~7年、退化期數天、休止期3個月左右,而人的一生中大約可發生20個頭發生長周期。 田燕說,正常情況下,頭發的生長、退化與休止同時存在,在梳理及清潔時牽拉就會促使已處於休止期尚未脫落的頭發脫落,生理上,人每日可有50100根頭發脫落,這屬於生理性脫發。而病理性脫發每天頭發的脫落數目要更多,並可見頭發稀疏,或者呈斑片狀。 據了解,年輕人發際線明顯上移的情況屬於病理性脫發,是最常見的脫發形式之一:被稱為脂溢性脫發,醫學術語為雄激素源性脫發。一般表現為日積月累,頭發越來越稀少,除了發際線上移,還常見“中間失守”,也就是常說的“地中海”。 造成此類脫發的常見原因主要有兩種。 首先,田燕表示,脂溢性脫發可能伴有家族史。這種脫發的病人有正常水平的雄激素,但遺傳獲得的易感素質,使這部分人群的頭發對雄激素的生物學作用敏感性增加。從而使頭發的生長期縮短,導致處於生長期的頭發數目減少,而短期生存的休止期頭發比例增加,從而頭發逐漸稀疏。 另外,此類脫發還可能伴有頭發的油膩。而田燕總結,造成頭發油膩的常見原因有:年輕人本身皮脂腺豐富,容易分泌大量油脂,“這和年輕人長青春痘是一個原理”﹔長期的壓力過大、精神緊張從而處於焦慮狀態或經常熬夜﹔此外目前正直炎熱的夏季,高溫、潮濕也會加重頭發的油膩 。 理清原因之后,田燕給年輕人提出了應對之策。 從治療的角度來看。比較遺憾的是,對於最為常見的脂溢性脫發,目前並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田燕提到,醫院治療此類脫發的常用處方藥有保法止、米諾地爾等﹔也可以植發﹔民間偏方未見有效﹔所謂有生發用途的洗護化妝品對此類脫發效果也並不樂觀,“這些產品一般可以起延緩脫發和護發的作用”。 不過,等到有病時再去治病,不如防患於未然。為留住秀發,田燕建議年輕人: 為了避免頭發干枯,不要過於頻繁地洗頭發,夏季每周2~3次,冬季每周1~2次﹔不宜頻繁燙染發,每年不要多於2~3次﹔不宜用塑料梳子梳頭發,否則容易產生靜電對頭發造成損傷﹔不宜逆向梳頭發,否則會對頭發的保護層造成損害﹔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不宜熬夜,不宜吃高熱量的食物。(記者 張茜 實習生 杜鵑) (責編:張喜艷、鄒慧)
推薦閱讀
|
上一篇:南航下月初在新疆招聘空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