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两性 > 以水为媒 建设闵行生态宜居新家园

以水为媒 建设闵行生态宜居新家园

时间:2018-07-25 19:00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闵行区共有河道1803条段,总长度1171.75公里,全区河湖面积共30.83平方公里。自水利部批准闵行区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三年来,闵行区以试点实施方案为指导,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以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为重要举措,大力推进闵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连续三年在全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中获得优秀,水生态文明水平明显提升,为实现闵行建成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的美好愿景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河道整治工作基础情况

  自2015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对全区水环境状况开展了历时大半年的调研,结合“十三五规划”,先后编制《区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区骨干河道蓝线规划》等专业规划以及《闵行区水环境治理“三水”行动实施意见》;2017年下半年抓住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的有利时机,提前研究制定并抓紧实施《闵行区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年(2017-2019)行动计划》,力争通过3年努力,基本实现全区河域面积达标、黑臭水体消除、河网水系畅通、防汛能力提升的目标,形成具有闵行特色的水生态模式。做到四个坚持:1、坚持以拆违清障为基础、坚持以控源截污为根本、坚持以生态修复为重点、坚持以落实“河长制”为保障。

  二、中小河道整治亮点

  位于闵行区东部的梅陇镇许泾村内的后浜,河道长度843米,辖区面积2.1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168人,户籍户数861户,外来人口15000多人,村域内共计后浜、宋家浜、青浜等21条村宅河道,后浜是一块特殊的“三不管”地带,地处于三区交接地,加上河道交界、河床演变、河道蓝线划示困难等问题渐渐演变成为谁来管、怎么管、谁来做的问题河道。近几年因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加上缺乏环保意识,生活垃圾、污水的直排使得后浜成为梅陇镇重污染河道整治三期工程。

  在整治推进过程中,为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该河道河长——梅陇镇镇长陈浩,抓住“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主动牵头该镇水务、农委、规土、房管、城管、绿化、文广等部门。一是借“五违四必”的东风,及时清拆河道两岸违章建筑5000多平方米,动迁有证房屋174平方米,为后续河道整治提供了保障。二是对该河道范围周边177户农户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纳管,为整治后河道水质的改善提供了保障。三是积极听取村民意见,结合村内实际情况,在岸上建设河岸健身步道、休闲凉亭、亲水平台等设施;同时贯通路网,为村民提供健身休闲的场所。目前,河道与外围水系沟通,河道岸线自然曲折,既保留了自然形态,又达到整治目标,还原了美丽生态村落原始风貌。

  三、提升水生态建设品质

  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闵行区也将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管理、水文化的建设融入其中,做到规划引领、塑造特色、形成亮点。根据市、区总体规划,结合闵行区水环境现状,确定了“一带、一网、四区、多点”的规划布局。“一带”是打造黄浦江闵行段滨江生态发展带,带动浦江镇滨江地区、吴泾工业区、大紫竹地区以及闵开发地区的生态发展。“一网”是以北横泾、苏州河、淀浦河、春申塘、大治河等骨干河道为主轴,构建“水畅、河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网。“四区”是建成中部水生态宜居功能区、东部水生态休闲功能区、南部水源地保护功能区和北部水环境综合功能区。“多点”是六磊塘生态湿地、新家弄景观湖泊、浦江郊野公园、相关建设示范工程等作为建设重要节点,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其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综合功能。其中,今年已启动“一廊、一谷、一网”的河道生态景观建设,勾勒闵行特色河道发展布局:北沿苏州河建一廊、南临黄浦江造一谷、东依大治河织水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下阶段,闵行将进一步提振精神,奋力争先,全面完成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各项目标任务,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