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饭前喝汤 胜过药方 特别是粤港澳的朋友 对一碗靓汤的追求 更胜过一桌好菜 然而 最近一档养生节目抛出了 颠覆了大众“喝煲汤养生”的一贯认知 令一众无汤不欢的吃货差点奔溃 那么 喝一碗精心煲好的靓汤 究竟是养生还是伤胃? 带着这个疑问 小新在广州越秀区的某个菜市场 采访了买好材料准备回家煲汤的市民 小新:阿姨您好,现在有专家说喝煲汤伤胃,你们家经常煲汤喝吗,肠胃可好? 龙阿姨:我可以说粤语吗?S边个[线向度乱q廿四(是哪个神经病在这里胡说八道) 小新:阿姨别生气,别生气,咱们有话好说! 龙阿姨:广州气候比较潮湿和湿热,容易使人产生疲劳、食欲不振、吃东西不吸收等,而且皮肤容易生暗疮。喝老火靓汤可以解湿祛风,而且因为汤汁是液体,营养容易被人体吸收。 我家经常煲汤,我自己也煲了30多年了,一家人没哪个肠胃不好! 当然,煲汤不能煲太久,一般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便秘需要祛湿,可以赤小豆、扁豆、薏米和茨实一起煲;冬瓜、薏米、茨实、莲子、莲蓬、蜜枣,夏天喝清热、祛湿。 看你黑眼圈肯定是睡眠不好,你用沙参玉竹、莲子,茨实和蜜枣,搭配瘦肉或鸡、猪骨头一起煲,去虚火……(此处省略5000字!) 龙阿姨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令人不禁感叹 在广东 哪怕是普通的家庭主妇 也堪比厨神啊! 虽然得到了龙阿姨的经验传授 但毕竟只是一家之言 好吃的网友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晴天:我一个北方人,已习惯了广东的煲汤,你告诉我喝了伤胃!? 小鱼儿: 坐标广东,表示喝煲汤20多年了,没毛病! 龚小蓝:哈哈哈,叫你们广东人嘲笑我们的汤是洗锅水,现在打脸了! 豆腐:反正我一年四季天天少不了一碗靓汤…… 大林大:作为老广,我们家常年煲汤,伤胃倒是没有感觉到,反而觉得喝汤有一定的食疗功效。现在广州天气很热,我妈就会煲冬瓜薏米汤,消暑利尿。平时如果我有感冒的初期症状,或者是流感高发期,我妈就会煲苦瓜黄豆汤,确实有去除感冒症状的功效…… 紫贝壳: 喝了伤胃,不喝伤心!这可咋整! 梁老师:这大夏天全靠一碗汤开胃好不好! 桃之夭夭:超爱慢火煲的汤,胃口不知多好!体检时医生说我脑子可能有病,但胃没有! 我是胡太太:伤不伤胃快去问医生,我还等着给我家胡歌煲汤送去呢! 为了胡太太的幸福 也本着进一步寻求真相的原则 小新特地前往广东省中医院 采访了治未病中心的谭健成医生 一起来看看谭医生怎么说
1. 喝煲汤伤胃这种说法过于片面 喝汤伤胃这种说法过于偏面!大量喝汤难免会稀释胃内消化液而影响食物消化。但只要不过量、过热进食汤液,喝汤不但不会对胃造成伤害,很多中药汤膳还能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 2. 汤水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我们常说女人是水做的,其实男人的含水量比女人还高。既然人体大部分由水构成,那么能吸收进体内为人体所用的营养物质理应得先溶于水。而煲汤就是让食物的精华慢慢渗出到水中的过程,所以正确喝汤不仅不伤胃,而且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减轻胃肠消化的负担。 3. 喝汤是提前给胃打招呼 胃先生,我要吃饭了,请做好准备哦! 那么究竟应该饭前喝汤还是饭后喝汤?谭医生说,饭前喝一小碗汤,有助于润滑口腔、食道,减少干硬食品对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并促进消化腺分泌,同时还能帮助减少正餐的摄入量,做到饭吃七八成饱。当然吃饭期间也可以少量饮用。如果已经吃饱了,还要喝汤,就容易导致营养过剩,造成肥胖。 4. 如今不仅广东人需要喝汤了 岭南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部,天气炎热,冬短夏长,不利于人体阳气潜藏,固南人体质多虚,需要喝汤滋补。但如今随着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从事户外劳作的机会不多,少见太阳少运动;三餐不时、加班熬夜不在话下,而且随着空调、冰箱的广泛使用,吃生冷、喝冰冻的外来文化影响,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国人的体质也多以虚寒为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7年度国民体质辨识报告》显示,在偏颇体质中以阳虚质和气虚质为多。所以,不仅是岭南人需要滋补,其实全国很多老百姓都需要进补了,而喝汤不失为食补的一大佳选。 5. 听从身体的声音 我们人体是有感知的,比如夏天太热了,食欲不好不想吃饭,喝点汤我觉得舒服,那就听从身体的本能,怎么舒服怎么来。随心而来,才是最好的。 如此看来,只要把握好“度” 喝煲汤的好处是大大滴 一锅鲜美可口的汤 不仅是滋补美味,更是家的味道 来,龙阿姨的煲汤诀窍了解一下 说不定下一个让人称羡的主妇(夫) 就!是!你!
1、冷水下料,大火煮沸小火慢炖 热水下料,蛋白质会迅速凝固,汤会失去鲜味。冷水下料,待煮沸后再改用小火慢炖,能让营养物质慢慢析出,汤会更加鲜美和营养。 2、加水量是食材重量的3倍 一般情况下,煲汤时的加水量应至少为食材重量的3倍。如果中途确实需要加水,应以热水为好,不要加冷水,这样做对汤的风味影响最小。 3、盖上盖子风味和营养更佳 在煲汤时,我们常能嗅到汤的香味,这种“香味”实质上来源于汤内挥发性物质。盖上盖子能有效控制该类物质的挥发,还有利于保持煲汤时的温度。 4、煲汤时间别超过2小时 煲汤时间并不是越久越好,炖煮时间过长,不仅会导致原料营养流失,还会增加嘌呤的含量,增加痛风的风险。 5、食材多样化更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