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将人的身体和精神归纳为“形”和“神”,而将“气”看作是联系“形”和“神”的纽带,从而使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正所谓:“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在健身气功锻炼中,以调身、调息、调心(神)来分别对应人的“形”、“气”、“神”,使“三调”成为锻炼时的基本要素。习练健身气功必须围绕这三个要素遵循以下锻炼要领。 一 动作正确,路线准确 不管是何种功法,在习练时都要求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每一个动作的运动路线、习练要领和动作规格,以形成正确的动作动力定型。 一个完整的动作通常包括:身体姿势和身体部位运动的轨迹、时间、速度、节奏,以及动作与呼吸的相互配合、动作中的心理调节等要素。 对于初学者来说,习练时不要强求每一个动作的力度都能做得很到位,但要求动作路线必须准确,姿势必须正确。如果形体动作一时不能到位,意识也要先到位。对于难度较大的动作,习练时不能贪多求快,而应在每次练习时有所侧重、循序渐进,在轻松自然中逐步达到掌握动作要领的目的。 二 心静体松,呼吸自然 心静体松要贯穿健身气功习练的始终,松指精神、形体两方面的放松,静指思想和情绪上的安静,静是松的基础,松有助于入静,松静体现在意念、呼吸、姿势、动作等各个方面。 在健身气功锻炼时,要做到关节肌肉尽可能地放松,肌肉筋骨全部松开,气才能自然顺畅,“气遍周身不停滞”。 松是舒展,而不是软沓和内缩,形体舒松气自顺通,才能达到体松、意静、气运自然的要求。静不是思想静止,而是神不外驰,精神内守,以一念代万念,排除外来的一切干扰。入静才能心安,心安才能达到充分发挥机体自然调节平衡的功能。所以只有在精神放松、意识平静、呼吸自然的情况下,才能做到意随形走、意气相随,起到健身、养生的作用。 在健身气功的习练过程中,最常用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或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又分为顺腹式呼吸与逆腹式呼吸两种。不论哪一种方法,都要求呼吸自然、柔和、流畅、不刻意闭气和憋气。 随着对动作的熟练掌握,呼吸会自然地和动作相配合,一般的规律是以伸展动作配合呼气,收缩动作配合吸气,发力时呼气,蓄劲时吸气等。总之,呼吸和动作放松自然、协调配合,才有利于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 在习练初期,由于不熟悉动作,往往容易出现动作不协调、表情不自然、身心不放松等现象。所以,这一阶段的习练者首先要注意克服紧张情绪,呼吸顺其自然,培养自己调控身心状态的能力,逐步达到心静体松,调整呼吸自然顺畅。 三 中正平稳,柔和缓慢 在健身气功的习练中,只有动作中正才能做到心平气顺、心静体松。因此,习练时动作一定要自然、平稳,节奏要缓慢、协调,以做到姿势中正柔和、体态端正安舒,达到意气相随、以气运身、开合自然、中正柔和的练功要求。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精、气、血、津液是人体的物质基础,而精神是精、气、血、津液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调控者和外在表现。 精神内守,神气旺盛,精、气、血、津液才能正常化生和转化。因此,随着习练技术的提高,习练者除了能熟练自如地掌握动作外,还要注重表现功法的神韵和内涵,把放松自然的神态和充盈生动的神韵统一表现在中正平稳、柔和缓慢的功法动作中。 四 以形导气,气韵生动 “气”不仅指引起肺部变化的呼吸之气,还包括循行于经脉中的气血之气。 因此,气在经脉中的运行和在肺部的运动都是有其自身规律的,这个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改变,人只能顺应这个规律。所以,健身气功通过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的动作导引来引导身体气血的运行和呼吸的变化。 气韵生动,是指通过精神的修炼和形体的锻炼,促进真气在体内的运行,使动作表现出意气相随、以气导形、舒展大方、柔和平稳的神韵。 五 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健身气功除了要求动作柔和、缓慢外,更多强调的是动作必须松紧结合,虚实相间,在松紧虚实中体现出动作的动和静。 “松”,是指动作导引时人体各关节、肌肉等组织的放松,也就是虚。 “紧”,是指动作导引中躯干与四肢缓慢而适当用力,也就是实。“动”,是指意识下的动作引导。 “静”,是指在动作导引中看似略有停顿,实则动作的内劲没有停,肌肉继续在用力,保持牵引抻拉的劲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