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饮食养生 > 蔬菜水果 > 贴标签的果蔬有毒?

贴标签的果蔬有毒?

时间:2018-03-05 12:03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近日,一条“标签含苯,水果标签下的果肉最好别吃!”的微博引起众多网友关注。该微博称,食品标签上使用的粘合剂中通常含有苯等有毒化学物质,如果标签直接贴于水果蔬菜表面,苯就可能渗入食品中。

水果标签真的含苯吗?标签下的果蔬是否真的不能吃?重庆晚报记者特地邀请深圳太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分部)首席生物研究院宋宏文以及重庆晚报实验群3名成员,为你现场验证。小小的食品标签真有如此大的危害吗?口说无凭,实验为证!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刘婷 摄影报道

标签直接贴在瓜果蔬菜上

5月29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大型超市发现,在瓜果蔬菜专卖区内,不少水果和蔬菜的表面都贴有品名、扫描号码等信息的标签。苹果、梨子、橙子、柠檬等都被贴上了品种的标签。

在蔬菜区内,很多价签就直接贴在上面。不过大部分的果蔬都是消费者自己挑选后称重时,工作人员将食物放入透明包装袋再把价格标签贴在包装袋上面。

“3种食物容易染上标签上的毒素。”四川农业大学生物系副教授江炜告诉记者,首先是含油多的,油脂易将包装材料和黏合剂中的毒素溶解,如超市中的熟食;其次是温度高的,高温下包装材料和黏合剂中的毒素容易挥发;第三是放置时间长的,时间越长毒素浸入就越多。

不过记者发现,超市中的熟食是按照一定重量,装在盒子里后用保鲜膜密封,价签贴在了保鲜膜上。另有些熟食是油腻产品,刚刚出炉后就用塑料袋直接包装后称重,价签就贴在包装袋上。

实验目的:果蔬标签是否含苯?水果标签下的果肉是否被染上了苯?

实验器材:带标签的苹果、柠檬;带胶带的蔬菜;在超市买到的新标签和新胶带

技术支持:深圳太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分部)

实验地点:深圳太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号科技实验室

实验人员:深圳太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生物研究院宋宏文(47岁,广州大学生物工程系博士,从事生物科技工作研究10年)、重庆晚报实验群成员李东(男、25岁)、崔霞(女、22岁)、王晓田(女、20岁)

实验方法:首先对标签接触部位的水果和远离水果的苯含量进行检测,并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对胶带接触蔬菜和远离蔬菜部位的苯含量,对比两个结果。

其次,对新胶带、新标签以及和使用后的胶带、标签的苯含量进行对比。

标签含苯 但含量没超标

记者在一家超市里各买了3个贴有标签柠檬和苹果,以及被胶带裹住的3根蒜苗。

首先,我们先对标签是否含苯、量有多大进行检测。宋宏文告诉记者,普通食品标签正面,价格、品种等信息都用油墨打印,油墨中含有大量的苯系列有毒化学物质。而在用于黏贴标签的一面,黏合剂上也含有苯、甲苯、二甲苯及重金属物质,毒性较强,长期食用会破坏人体组织器官和血细胞甚至致癌。“这跟不能用报纸包裹食物是一个道理。”

宋宏文将1个柠檬上的标签撕下来,并且把捆绑蒜苗的胶带取下一截。经过称重,各取10克。随后,又对新买的胶带和标签各取样10克。将4种样品放在4个量杯中,并分别加入5毫升色谱纯丙酮浸渍1小时,然后用吸管分别取出3毫升,经过滤网过滤。

用吸管对每种样品取样1毫升放入气相色谱质谱仪中分离测定。“这种仪器主要运用于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分析(空气、水质、土壤中污染分析);农残、兽残、残药分析,时间快,定量定性较准确。”宋宏文称。

实验分析:

苯残留量2毫克/平方米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专家吴锦铸解释,根据《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对复合包装膜、袋产品溶剂残留量作出强制性规定:复合包装膜(袋)产品的溶剂残留总量10毫克/平方米,其中苯系溶剂残留量2毫克/平方米,可见遗留在水果上的苯是很微量的,不足以造成很大危害。

专家建议:

撕掉标签洗干净就可以了

“只要把标签撕掉,洗干净就可以吃了,不用太紧张。”吴锦铸建议,在洗果蔬时,尽量浸泡一段时间,最好削皮食用或除去表层菜叶再食用。

标签下面 果蔬也没有毒

“首先用刀将标签下的果肉用刀挖下,胶带小的蔬菜也要剪下来一截。”经过称重,宋宏文各取了10克作为样品,随后又从苹果上远离标签的其他地方挖下了一块,同样也从蔬菜上离胶带较远的地方剪下一截,各10克。

将称量好的4种样品全部研磨碎,分别放在4个量杯中,并加入1毫升生理盐水。充分震荡后,静置。

静置1小时后,用试管取出4种样品的上清液各3毫升,并加入甲醇作为保持剂。“水果、蔬菜吸收水分很快,容易凝固。加入甲醇是为了保持上清液不凝固。”宋宏文解释,随后静置1小时,至乙醚挥发完毕,再加入3毫升甲醇,经过滤网过滤,用吸管对每种样品取样1毫升,放入气相色谱质谱仪中分离测定。

实验分析:

苯在运送销售途中挥发了

四川农业大学生物系副教授江炜解释,从实验结果来看,标签下的水果(蔬菜),并没有检测出苯,是可能的。“苯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很容易扩散,水果标签上含的苯微乎其微,在运送以及销售过程中就挥发得差不多了,所以网传标签苯残留转移到果蔬的可能性很小。”

专家建议:

标签贴保鲜膜之内的不要

江炜建议,选择水果最好选择标签容易撕下的。标签上有生产日期,不要选择标签黏贴太久的。

另外,如果水果、蔬菜是用保鲜膜裹住,且标签在保鲜膜之内,则不要购买。主要是苯属于挥发物,保鲜膜将其封住,气体不容易挥发,可能渗透到蔬菜水果中。

水果

尽量削皮吃

“水果商标可能含毒。”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人体长时间接触苯,可能会导致慢性苯中毒。“不过,商标黏合剂里的苯含量很小,如果不是长期大量接触,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他建议,市民尽量购买表面无标签的食品,带标签的食品要尽早撕掉,避免长时间粘贴导致有害物质渗透到食品中。贴有标签的水果在食用前,一定要用水浸泡并反复清洗。商标下面的部分最好挖掉不吃,而且水果最好削皮食用。

net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