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记者/王钰瑶 通讯员/莫冠婷 林褒绵)2015年8月,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建立儿童福利主任队伍,解决儿童福利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省民政厅自2015年9月以来,通过下发通知、加强培训、实地督查等方式督导推进试点建设。2017年7月,举办了广东省儿童全面保护及服务体系提升试点项目启动会暨第一次培训,佛山市三水区、梅州市兴宁市、江门市江海区、肇庆市四会市被定为试点地区。目前,4个试点共36个村(社区)设立了36个儿童之家、63名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基本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儿童福利服务人才队伍,为20925名儿童提供关爱服务。 一批批儿童主任相继亮相广东基层社区,尽管他们在不同项目中有不同的称呼:儿童福利主任、儿童福利督导员、儿童主任等等,但都在最基层为儿童福利服务注入新力量。 江门市江海区: 儿童主任入户摸查,形成全区困境儿童数据库 不幸患有脑瘫的幼儿小杰(化名)无法正常行走,一家四口只能靠小杰爸爸在酒楼打工维持生计。永明社区民政专干兼儿童主任徐晓欣发现后立即链接资源,为小杰申请了残疾人康复救助和辅助器具,帮助他一家申请低收入家庭救助,并替小杰申领困境儿童生活补贴,帮助他一家减轻经济压力。 除了自身困境,还有儿童因家庭困境而被纳入困境儿童关爱体系。 小芳(化名)一家是低保户,小芳爸爸因患有尿毒症无法工作,妈妈打散工,家庭经济压力较大。了解情况后,徐晓欣主动家访,定期给予小芳心理关怀,帮她申请困境家庭儿童生活补贴,还链接社工和社会资源,安排五邑大学志愿者每周上门为小芳辅导作业。1月3日徐晓欣家访时,小芳爸爸赞口不绝:“以前小芳连到楼下玩都不敢,不善于和别人沟通,我们也很少接触其他家庭……现在女儿性格变活泼了,感谢民政部门的帮助啊”。 平日,徐晓欣和社工一起拿着平板电脑家访核查,一边把永明社区户籍儿童890人、流动儿童485人的基本信息录入“儿童信息管理平台”,完善江海区10个试点村(居)共5635名儿童的困境儿童数据库;一边为儿童建档,把符合条件的儿童纳入政府保障范围。此外,通过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如每天放学后的“430学堂”、画画比赛、户外拓展,为困境儿童及家庭提供社会心理支持。 目前,江门市江海区设立14名儿童主任,分布在区、3个街道、10个试点村(居)。儿童主任多由街道、村(居)民政干部兼任,在上任前还接受了省、市民政部门培训,熟悉掌握工作职责和相关福利政策。 除了关爱困境儿童,为了让更多儿童享受福利,江海区还依托本地行政与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邑家园”硬件设施,搭建成“1+10”儿童福利服务站点网络。每个儿童之家不仅设有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区域,还开展“430学堂”作业辅导、上门帮教等免费服务。部分儿童之家还推出特色服务,如江海区区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所在的永康社区儿童之家针对0至6岁孩子可能出现大脑和身体不协调等“感觉统合失调”问题,设置了感觉统合训练室,免费为区内孩子筛查。 自推行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以来,江海区以区财政预算为基础,每年安排70多万元为该区困境儿童发放生活补贴、提供医疗服务,全额资助除孤儿、低保家庭儿童以外的140多名残疾、重病、临界低保家庭儿童购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购买社工服务为困境儿童提供专业帮扶和参与儿童之家运营;安排专项工作补贴3.4万元支持儿童福利服务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2018年1月,儿童主任徐晓欣拿着平板电脑家访社区困境儿童,把信息录入“儿童信息管理平台”(主办方供图) 在江海区区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所在的永康社区儿童之家,每学期为30名儿童免费开展放学后“430学堂”作业辅导(主办方供图) 永康社区儿童之家设置了感觉统合训练室,免费为区内孩子筛查大脑和身体不协调等“感觉统合失调”问题(主办方供图) 佛山市三水区: 建成15个儿童之家,重病儿童每人每月可获1800元生活补贴 儿童之家是儿童主任的工作场所,也是村一级开展儿童福利、保护服务和活动的场所。 在社区首个儿童之家出现前,三水区乐平镇南边社区内并没有专门让儿童活动的室内场地。儿童之家的前身是星光老人之家。2016年,在这栋装修一新的3层大楼里,一楼仍是老人活动的地方,但二三楼已变成儿童之家。室内场地共600平方米的儿童之家摆放着小桌椅、电视机、儿童图书等,小型游乐场里有各种玩具,隔壁是书画创作室、手工室、音乐室,室外还有一个绿树成荫的儿童乐园。 自2016年10月儿童之家免费开放后,每周二到周日白天大门为孩子们敞开。儿童之家还引入专业早教机构、社工、大学生志愿者来上课,举办专题兴趣班和亲子活动。 石亚妹的两个孩子几乎每周都到儿童之家参加活动。“这个社区流动人口多,而且不像佛山其他经济比较发达的街道,这里几乎没有学习培训机构,放学放假了,小孩子满街跑,比较危险;有了儿童之家,我们家长都很放心,也不用风吹日晒了。” 据了解,佛山市三水区继2014年成为全国第二批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地区后,又在2015年被列入全国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自三水区全面铺开“双试点”工作以来,建成1个区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8个儿童福利服务工作站、15个儿童之家。每个儿童之家投入建设经费12.5万元。 根据三水区工作方案,儿童主任需定期在儿童之家开展活动。三水区共设9名区及镇(街)一级的儿童督导员和15名社区(村)一级的儿童主任,他们多由妇女主任或民政员兼任。每月,儿童主任需要家访辖区内儿童4人次,以便及时发现困境儿童;收集汇总辖区内儿童信息,建立档案数据库;在儿童之家定期开展活动;协助儿童获得福利服务等。 2017年,三水区“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受惠儿童共9852人,其中享受各类补贴儿童596人。全区财政投入共511万元,其中发放各类困难儿童补贴386万元,当中重病儿童每人每月可获1800元生活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