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霞,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中风眩晕方向学术带头人。主攻中风、眩晕、头痛等疑难杂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及康复。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为了方便读者与堂主交流,特公布周霞医生空中医援在线QQ/微信号:329047252,有问必复,验证请标注齐鲁晚报读者。 说一件多年前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儿。 当年我在上海攻读博士学位时,每天清早都会到医院附近的公园去打太极拳。时间长了,总有公园里晨练的人问我:“你这么年轻,怎么练太极拳呢?太极拳不是老年人练的吗?或者是你身体有病需要练?” 我笑道:“我的身体很好,都能跑越野赛呢!我是为了养生保健而练的。其实练太极拳、养生不只是老年人的事儿,从年轻的时候就注重养生保健,才是健康长寿的保障啊!” 十余年过去了,现在一提到养生,大家还是存在这个误区:养生是中老年人的事儿,我们年轻,身体好,该吃吃,该喝喝,该乐乐,这才是享受生活呢!其实现代都市生活中,紫外线、辐射及污染、无规律的生活、超负荷的生存压力等,都会让身体耗气伤血,正气亏虚,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轻者疲劳乏力、焦虑失眠,时间长了早衰这个“不速之客”就会到访,出现一些本来不该发生的疾病或者老年病。这种早年得疾、未老先衰甚至英年早逝的现象当今很常见。“前40年以健康换金钱,后40年以金钱买健康”,说的正是这种认识误区所导致的结果。 实际上,养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时期就特别被注重,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注意四时调摄、修身养性。《四气调神大论》就详细介绍了根据四时节气变化如何养生,同时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当今“治未病”并不等同于打预防针,而是有它广阔的含义:一是未病先防,治在未病之先。也就是说人们在没有患病的时候,要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治在发病之初。也就是说在患病以后,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进展。一般来说,疾病的转变是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应该做到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治在疾病发作加重之先。三是除邪务尽,使病愈防复。所谓“愈后防复”,就是指在病愈或病情稳定之后,要注意预防复发,时刻掌握健康的“主动权”。一般病人初愈后,大多虚弱,这就要求在康复医疗中做到除邪务尽。 “未病先防”比“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更重要,大家也热切盼望能够未病先防,而且最好不吃药,不打针,轻轻松松就能做好自己的保健医生。 其实养生的原则确实不难,《黄帝内经》已经告诉了我们。如“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强调了重视体质这一内在因素;“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指的是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顺应天时,天人合一”指的是响应自然规律的节气养生模式;“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的是心理情绪的养生。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平和心态、体育锻炼、合理饮食、适时养生、科学用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