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睦邻点串起邻里情 社区成为大家庭 深圳新闻网2018-02-01 09:30:46 景龙社区睦邻点成果展老年合唱团节目表演。 龙之韵百家宴生日会。 深圳新闻网1月31日讯(记者胡安坤)“以前关上门,连隔壁住的是什么人都不知道,现在可不一样了,社区几十个小区的业主大家都很熟悉,已经成了一家人。”瑜伽、垂钓、爬山、演奏乐器、唱红歌......在龙华区龙华街道景龙社区,几十个小区的居民常常为了相同的兴趣爱好聚在一起,他们常常为了有困难的邻居集体帮扶,他们都有个特殊的“家”——睦邻点。 这样的改变,源自4年前,景华社区的社工们将上海嘉定的“睦邻点”创新居民自治模式逮到了社区。在景华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他们走访了社区内36个小区,通过地缘、趣缘、志缘和业缘,把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邻居聚到一起,在固定的地点开展睦邻活动,营造出“出门都是熟人”的社区生活氛围。景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主任张舒坦言,“随着市场化和新城市发展,带来了社区网络联结弱化,住户之间关系冷漠,相见不相识,我们正是通过建立睦邻点让大家熟络起来。” 目前,社区发展了10个睦邻点,其中有5个睦邻点已经发展成为社会组织,成员不断充实,力量不断壮大,吸引了大批居民参与进来,为辖区内老年人增添了晚年的乐趣。 抱团互助,晚年生活更精彩 艺术团、公益行、户外拓展、讲座学习......“互助互乐”睦邻点,是景龙社区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睦邻点,现已发展成为“龙之韵老人艺术协会”。“全国舞蹈大赛、两岸三地舞蹈比赛、广场舞吉尼斯记录、深圳市十佳社会组织......我们获过的奖太多了,参加的活动那就更多了。” 眼前穿着靓丽的阿姨就是龙之韵老人艺术协会的创始人莫荣,“在我们这里,最重要的就是互帮互助,我们之间的感情真的就和一家人一样,谁有困难我们都去帮。”莫荣阿姨向记者介绍了这个想法的初衷:深圳有个特殊群体——“深漂老人”,他们随着子女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环境生活,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周围都是陌生人,儿女整天忙工作,一个人待在家里非常寂寞。要是生个病,都没人能照顾他们,所以我们这样的一群老年人,一定要抱团互助。 “手术时间定下来就告诉我,我来安排,都交给我们了,放心放心。”在与记者交谈时,莫阿姨正在安排工作,原来是社区里的老人要做手术没人照顾,便找到了龙之韵。“只要知道哪里有需要帮助的,我们就会伸出援手,而且大家都抢着去做,经常我还没安排,他们就自行排起了值班表。”去年社区的贾阿姨出了车祸,协会成员主动帮助,24小时轮班照看直至贾阿姨病愈出院。而且,这样的帮扶事例还有很多。 此外,协会还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老人的生活。每周的学习讲座、每个月的生日会、每季度的户外拓展,老人们还会去周边城市进行短途旅游。“出去玩一次,大家能高兴好多天。”莫阿姨和协会的骨干不断丰富协会的功能性,还计划在今年做好志愿医疗组,让老人更健康地生活。 逸心瑜伽睦邻点进社区服务。 为社区老人检测视力。 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共建和睦家园 除了互助互乐睦邻点之外,其他的睦邻点都有很强的服务性和凝聚力。在社区睦邻点成果展中,记者看到了社区居民带来的丰富多彩的节目,更感受到了和谐温馨的邻里情。在这些睦邻点里,辖区居民们相互认识,聊聊家常,其乐融融。让原本疏远的城市邻里关系亲近了,也让空空荡荡的小区楼热闹了起来,丰富了大家的兴趣爱好,满足了居民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邻里文化得到了传承。 张舒告诉记者,景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工一直都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通过日常的服务和交流了解辖区居民的需求。今年,他们将计划开展“儿童保护伞”项目,对儿童防性侵、防拐卖进行教育工作;“妇女技能培训”项目则是为多年待业在家的全职妈妈进行专项培训,让她们拥有一技之长,更好地融入社会。 据了解,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社工驻点景龙社区5年来,将服务不断深入到居民中去,充分链接社会各类资源,发动和引领社区居民自主参与的意识,发展了少儿财商训练营、“新职航”就业技能提升、景龙社区睦邻点等多个项目,以培养社区居民自助、互助及自决为重点,提升社区居民和各类组织、团体的活力,搭建“社工+政府部门、社工+企业、社工+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社工+义工、居民+居民”的综合社区服务平台,让居民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