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产品损耗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一项系统工程,其特点是环节多、供应链长。 冷链物流方式可以是公路、水路、铁路和航空运输,也可以是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多式联运方式,其主要应用在农产品、冷冻类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其中冷冻类食品、农产品在冷链物流中比重较大。中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将成为未来的“新风口”。 中国现代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起步于上世纪初。1982年中国颁布的《食品卫生法》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起步。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相应提升,尤其是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引导下,冷链物流快速发展,行业标准化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 相关政策频出 2008年,商务部制定《关于加快中国流通领域现代化物流体系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委员会推出《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链运输要求》行标。 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6月,首部《食品安全法》实施;12月,由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 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0-2015年)。 2011年6月,国务院出台推动物流业发展的8项配套措施。 201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 2013年,卫生部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物流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年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冷链运输物流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5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大型农产品批发、仓储和冷链等现代物流设施建设,以改善冷链物流发展环境。 2016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指出要突破信息基础设施和冷链运输滞后“硬瓶颈”,再次引起市场对冷链物流的关注。2月1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印发《铁路冷链物流网络布局“十三五”发展规划》;3月23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国家邮政局、国家标准委制定《全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3月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出台;4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发布;4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2016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6月初,财政部、商务部下发《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工作通知》;6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8月,商务部和国标委出台《关于开展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工作的通知》;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肉与肉制品冷链物流作业规范》《道路运输食品冷藏车功能选用技术规范》》和《冷链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资质》三项行业标准。冷链物流细分领域标准化工作已在路上。 2017年,一系列政策利好再度释放,冷链物流发展再次迎来高潮。4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8月11日,商务部和财政部下发《关于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8月24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9月1日,商务部、农业部下发《关于深化农商协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通知》;10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引导冷链物流发展迈入快车道。 规模产量稳增 近年来,以海运为主的外贸生鲜农产品贸易量较快增长。2016年,生鲜农产品进出口总量超过2000万吨,约为2000年的4倍,占全球远洋冷藏运输量的二成左右。与东盟食用水果贸易持续增长——中国与澳洲自贸协定带动澳洲出口中国牛肉贸易额占中国进口量的一半;中国以84%的进口份额成为智利水果最大买家;新西兰佳沛公司出口中国奇异果2400万箱,较2015年的1800万箱增加三成。 随着电商的强势崛起,生鲜产品进一步渗透中国消费市场。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统计,生鲜电商交易规模2015年达560亿元,进口水果、牛肉和海鲜呈爆发式增长。 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2010—2016年,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由5%、15%、23%升至22%、34%、41%;冷藏运输率分别由15%、30%、40%升至35%、57%、69%。 随着船舶大型化,海运冷箱运输能力不断提升,以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宁波港、上海港为中心的沿海港口冷库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以及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2010年,中外运、中粮、双汇、光明等企业崛起;招商合资美冷、三井入资锦江低温等国际冷链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 2012年,京东商城、1号店、沱沱工社等电商相继试水冷链物流业务,冷链新兴业态露头。2013年生鲜电商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拥有传统冷链物流企业超过万家,冷链物流生鲜电商超过4000家,冷链物流总额超过万亿元。 冷链物流滞后 当前,中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初级阶段,冷链物流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根据前瞻产业研究报告,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冷链流通率达95%以上,损耗率小于5%,冷链利润率达20%~30%;中国冷链物流还是以常温运输销售为主体,综合冷链流通率仅20%左右,且损耗率超过20%,冷链利润率仅8%,低于常温利润率两个百分点,呈现冷链流通比重低、损耗大、成本高的尴尬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