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继6月6日叫停“健康365”和“杏林好养生”等养生类节目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9月29日下达特急通知,要求加强各电视台养生类节目的审查工作,严禁以养生类节目的形式发布广告。该通知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10月14日《北京青年报》) 养生类节目确实杂乱,最可怕之处在于,有些名为养生,实为害生,炒作不清不楚的所谓大师,炮制似是而非的概念,赚些不干不净的影响。如果观众真按所谓的养生之法,恐怕只会坑了自己。一个典型的案例当属张悟本。 张悟本何许人也?前下岗工人,卖过小商品和保健品,曾在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就读函授大专班,后在北京医科大学夜校学习,因打架退学,可是经过包装,一下子成为名满全国的养生大师,出版《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销售火爆,还在湖南卫视《百科全说》开讲,介绍“养生理念”…… 在媒体监督和相关部门查处之下,大师张悟本已经倒掉,其鼓吹的养生之道也成了坊间笑谈,比如绿豆萝卜包治百病。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今年2月,张悟本因脑梗入院。当记者问:网上得知你住院,有网友问“为什么不喝点绿豆汤”?张悟本答:“绿豆汤不能治脑梗。”绿豆不是包治百病吗?张悟本为何不喝绿豆汤治脑梗呢? 鲁迅说过:“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骗子终究是骗子,养生大师不可靠。问题是,难道我们只该谴责张悟本吗?没有张悟本,还有李悟本、范悟本……张悟本被戳穿画皮后,一些病态的养生节目不是仍然大行其道吗? 养生节目确实应该整治,但是简单整治并非最急切。应深思,养生节目火爆背后的真问题。没有消费就没有市场,养生节目火,是因为现实有需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们吃饱喝足了就希望延年益寿,这很正常,养生类节目就契合了社会所需,如此而已。更应该问,为何一些人迷信大师,热爱养生类节目,除了大师和养生类节目善于蛊惑,也与公民缺失科学素养有关吧?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营养盲多于文盲。养生知识越匮乏,越容易相信张悟本们的忽悠。不应回避的是,在西部一些县市,国家对居民营养教育方面的科普经费投入,甚至人均不足0.1元。卫生部门和中医机构应该尊重公众的养生需求,更好地给公众提供科学、健康、正确的养生保健知识。此外,看病难、看病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纾解,处在困境中的人们病急乱投医,便不得不求助甚至迷信张悟本们,因为他们经常鼓吹不怎么花钱就能治病。 当然,监管部门不失语,该出手时就出手也很关键。几年前有官员表示,针对目前养生保健市场良莠不齐的现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着手就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的准入、规范、人员标准等进行研究。从现实反馈看,监管并不到位。显然,弥补监管软肋迫在眉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