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四季养生 > 节气养生 > 立夏养生 > 立夏时节如何养生?静心宁神养心脏

立夏时节如何养生?静心宁神养心脏

时间:2018-01-27 09:23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立夏时节如何养生?静心宁神养心脏

(资料图片)

  立夏后暑热渐盛,身体将备受考验

  昨日是“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立夏后,气温往往持续走高,暑热渐盛。越发躁热的天气即将袭来,人体新陈代谢也随之加快,市民身体备受考验。立夏时节日常生活起居有何讲究?记者咨询了相关专家为市民分享立夏养生经。

  调节情绪,静心神养心脏

  “立夏养身须养心。”市中医院睡眠障碍专科副主任医师冯而标介绍,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中医讲究“春夏养阳”,故立夏后的养生重点在于“养心”,市民应戒躁戒怒,保持心情舒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头痛、失眠、烦躁、坐立不安……初夏时节,气温升得快,人的新陈代谢也开始加速,能量消耗较大,很多人就感觉浑身不适。冯而标说,夏季人的心火旺盛,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而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若时常发火生气,则易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故市民要注意“静养”,可以通过听音乐、画画、写书法、下棋、种花等方式调节情绪,促使心绪平静。

  冯而标还告诉记者,人们普遍认为洗冷水澡可降温。事实上,夏季洗冷水澡反而可能损害心脏。因为冷水澡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导致热量不能散发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头晕目眩,重则还可引起休克、诱发脑溢血和心肌梗死。所以,夏季洗澡前,最好是让自己出汗散热。

  晚睡早起,午间小盹别趴睡

  “春困夏乏力秋无力”是人们避免不了的魔咒。冯而标表示,立夏后气温渐高,人体代谢旺盛消耗大,体内的酸性代谢物大量堆积,不少人会变成“瞌睡虫”。这时最好是顺应节气变化,在初夏时节就开始调整作息,晚睡早起午间打个盹。

  冯而标解释,夏季的日照时间长、天黑得晚亮得早,人们睡眠的时间相对减少,而活动时间却增加,所以容易疲倦。这时应增加午睡,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但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11时至13时是午睡的最佳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午睡时要躺平,切忌采取“趴”的姿势,因为人体在”趴”着时,体位受压,不利于气血调节,还容易患青光眼。午睡醒后也不要立即起床去工作或学习,因为这时脑部供血量不足,会出现短暂的脑功能性紊乱,使人感到头昏脑胀。而在封闭环境中长时间工作的白领们,不妨趁工作间隙多到露台或露天地方走走路、散散步,呼吸下新鲜空气,保证大脑供血充足,以预防“夏乏”。

  清淡饮食,运动勿汗淋淋

  中医认为,出汗过多容易伤“心”。立夏后暑热渐盛,出汗较多,人们常感到口渴而大量饮水,但饮水过多冲淡了胃酸,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出现食欲下降。冯而标表示,夏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腻、冷食和辛辣食物,要吃水果,可经常喝点健脾利湿粥,如淮山芡实粥、薏仁小米粥、扁豆茯苓粥等。同时可自制生津止渴的降暑气糖水,如将乌梅、薄荷泡水或者煮水喝。

  出汗太多,会耗气伤津,耗损人体元气,伤了“心”,不利于身体健康。冯而标指出,入夏后运动强度也不宜过于剧烈,避免大汗淋漓,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打太极拳、健步走、慢跑等。运动的最佳时间是早上6至7点和傍晚6至7点,早上温度适宜,傍晚则是最适宜人体运动的时段。运动后要少量多次饮水,及时补充体液,但要避免一次大量饮水,也不能猛喝冷饮,以免损伤脾胃,甚至引发腹痛、腹泻等不适。

  值得一提的是,阳江人都有自制凉茶的习惯,但凉茶不能随便喝。冯而标说,儿童和老年人、月经期和产褥期妇女、脾胃虚弱及阳虚的人不适合饮用凉茶,因为容易造成脾胃更加虚弱。而体质寒凉的人多喝凉茶后会将湿气堆积到冬天发作,引起骨痛、关节疼痛,诱发慢阻肺等疾病。

  最后,为防止出汗太多伤“心”,市民户外行走时,要注意防晒,并根据自身的体感温度穿易吸汗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