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牛力 健康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各种有效的保健方法都被人们所追捧。“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些俗语有什么具体意义? 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魏孟玲介绍说,中医理论中,具有保健作用的穴位有很多,在掌握正确方法的前提下,这些穴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保健作用。 根据临床经验,适合日常居家或亚健康人群保健按摩的穴位主要有“足三里”、“关元穴”、“气海穴”等,其中“足三里”最为常用。一起来看看专家对不同穴位的保健意义的讲解吧。 ■专家解释 专家: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魏孟玲 找对穴位按摩保健作用大 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魏孟玲大夫介绍说,中医的传统理论里有好多穴位都是和日常保健息息相关的。这些保健方法都是古人经过亲身实践而得的结论,对人体大有裨益。 她说常见的保健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穴等,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保健功效,只要找准穴位,方法得当,就能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之所以强调找准穴位、方法得当,她说,许多人只是大概的了解一些穴位方面的知识,或从一些书籍上看到穴位的大概位置就进行按摩,很有可能因为穴位找不准导致按摩效果几乎为零。 所以,找穴位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或具体的方法下进行。 穴位之“足三里” 魏大夫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联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如右图所示) 怎么找: 坐在凳子上,腿弯曲,大腿与小腿约成90度。手摸膝盖外侧,有一凹陷处(膝眼),五指并拢,手指伸直,食指第二关节放在膝眼处,并使手指与小腿成垂直方向平贴在腿上,小指第二关节下即是足三里穴。 所谓“足三里”,指的是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叫“理下”。 “足三里”保健方法——按摩、捶打、艾灸 魏孟玲大夫介绍说,在保健方法上,“足三里”有按摩、捶打、艾灸等方法。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按摩、捶打比较易学。 拇指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边按边揉。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捶打足三里手握空拳,拳眼向下,垂直捶打足三里穴位。 艾灸时,取清艾条一根,点燃后靠近足三里熏烤,艾条距穴位约3厘米,如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就固定不动,每次灸10~15 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施灸1 次,每月灸10 次即可。 “足三里”的保健功效 足三里的保健功效有哪些?魏大夫说,“足三里”是人体主要穴位之一,单独按摩能起到保健作用,配合其他穴位还能达到其他保健效果。 其主要保健效果体现在: A:抗衰老 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经常按摩该穴,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我国古代的人们在追求延年益寿的过程中,发明和发现了许多巧妙的办法。相当多的方法经济实用,方便易行。足三里功效的发现就是其中之一。 “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这是老话说的。传统中医认为,鸡肉能补肾益精、补益脾胃、补血养阴,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面色萎黄或产后体虚、头晕、少乳及闭经、月经量少等。尤其是老母鸡的补益作用更高,对于久病体虚的人颇为适宜。人们在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足三里具有和鸡肉类似的作用,是人体的保健要穴,同样可以用于补肾益精、补益脾胃、补血养阴等。 B:提高免疫功能 “足三里”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五脏保健穴位 对于日常保健而言,人体五脏六腑的保健最重要。魏大夫介绍了和五脏有关的保健穴位如下: 护心:内关穴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的作用,是中医治疗心脏疾病的首选穴,对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按揉此穴不必大力,微有酸胀感即可。还用于胃肠不适恶心打嗝,常配合足三里应用,甚至晕车也可点按此穴。一般按3—5分钟即可。 如何找: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养肝:肝俞、太冲穴 肝俞穴听名字就知道是管理肝脏的穴位,如果按压此穴位出现疼痛等不适感觉,就应去医院查查肝脏。刺激此穴利于肝脏疾病的防治。 如何找:第九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 太冲穴是肝经的火穴,能把肝气肝火消散掉,仔细找到最痛的点推揉,助于肝火泄发。 如何找:在脚背大脚趾缝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凹陷中。 润肺:太溪、太渊 以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指腹放在穴位上,其余四指放松,顺时针、逆时针揉动各2~3分钟,可间隔5分钟后再进行按摩。太渊穴能止咳化痰。与太溪穴相配可补肺之阴。 如何找: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是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健胃: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正好对应肠道,按揉此穴,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可用大拇指按揉,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 如何找:位于肚脐旁2寸,与肚脐处于一条水平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补肾:肾俞穴 按摩肾俞穴补益肝肾、填精益髓,能缓解遗精、腰膝酸软等。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节背面为着力点,或手自然展开,以拇指腹作为着力点,在穴位上绕圈按揉。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 如何找:肾俞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半处。 其他保健穴位 1、委中 “腰背委中求” 指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位于膝关节后腘窝中间。 具有舒筋通络、散淤活血、止痛作用。尤其是老人患有腰背疼痛膝关节活动障碍,可用小活络丹配合足三里、委中按摩和艾灸,效果最好。 2、列缺 在腕横纹上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奇经八脉的任脉。针刺按摩列缺穴,不仅善疗偏头患,而且能疏通颈项部经络气血,可迅速解除颈项疼痛和感冒不适症状,每日早晚各一次,也是5-7分钟。 3、合谷 拇指弯曲按下虎口,指尖所指处即合谷穴。“所谓面口合谷收”是指合谷穴具有统治面口五官一切疾患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