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中老年 > “文化养老”:创造绚丽多彩老年生活

“文化养老”:创造绚丽多彩老年生活

时间:2018-01-25 08:25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胡光华李黎峰陈俊鹏吴丽娟

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的孝亲敬老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养老模式。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关键时期,努力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作为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康乃馨养老产业集团(以下简称康乃馨)努力创新现代养老文化,探索构建“文化养老”模式,以引领现代养老事业。这篇采自康乃馨的报道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探索和实践。

现代老年生活差不多占人类寿命的四分之一。创造积极健康的老年生活对于人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康乃馨创新的现代养老文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养老”模式,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尝试。

引思:我们究竟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养老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是新时代党中央向全社会发出的开创养老事业新局面的要求,也进一步增强了康乃馨不断探索和完善文化养老模式的信心和决心。

2017年3月上旬,副省长向力力专程调研湖南教育报刊集团,对康乃馨探索构建以文化为内核的健康养老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向力力说:“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是省管国有文化企业,是康乃馨的母公司,一群文化人出来搞养老产业,一定要体现文化的内涵、品位,既承担老有所养的社会责任,又实现老有所乐的追求,走出一条超越传统养老企业的路子,形成并不断拓展康乃馨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康乃馨文化养老产业的积极推动者,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总经理熊名辉表示:“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通过‘文化+养老’,推动文化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教育报刊集团转型升级、拓展主业领域,打造文化服务产业链。二是通过‘养老+文化’,提升健康养老的服务品位和质量,让老年人充分乐享老年生活,形成中国特色的敬老孝老养老体系。”

“康乃馨始终围绕构建现代养老文化并以此推进‘文化养老’新模式这一核心问题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养心、养性促养身三者协调发展的文化养老雏形。”康乃馨集团董事长叶仁波这样告诉笔者。

康乃馨作为全国最先提出“文化养老”的社会养老机构,通过老年再教育推进老年再社会化,重构老年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重新燃起老年人对生活的热忱和希望,提升老年人的意义感、价值感和幸福感,因而成为了中国“文化养老”事业的先行者与开拓者。在长者国旗班赴京升旗、陪长者看世界、“奔跑吧,轮椅、韶山孤老助养等一系列孝老敬老主题文化活动中,我们数次被闪耀在杨伯坚、陈永恒、欧阳清芳等老人眼神中那永不褪色的希望所震撼;在彭正华、杨序九、刘永红等老人的感人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曾珍珍、张玉、陈胜男、郭美术等康乃馨员工对老人毫无保留的爱与关怀,更被他们身上大写的孝道所折服……康乃馨的“文化养老”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老年生活。

一、“文化养老”纪实

为老年人创造快乐生活

“大家积极性高,只要身体允许,肯定会来叠纸,哪怕是和老伙计们坐在一起聊聊天,也很开心。”82岁的杨序九奶奶和伙伴们围坐在一起,开始叠纸。十几年前她不幸得了肾癌,治疗期间偶然接触了叠纸艺术,之后叠纸便陪伴她抵抗病痛。如今,管家帮杨奶奶开办了老年叠纸课程,叠纸成了老人们的一项文化活动。

“简单的造型要叠一天,复杂的就要更长时间。叠纸时我们全然忘记了年龄、忘记了病痛。你看我现在的状况多好!我们仿佛回到了孩童时代。”杨奶奶笑着讲述她的“快乐经”,完全看不出她曾是一名患癌病人。

活动室传出悠扬的歌声,老人们载歌载舞,82岁的欧阳清芳奶奶一曲京剧选段博得全场喝彩。2016年,她和老人们自编自导的《梨花颂》登上了湖南大剧院的舞台。当时面对主办方的质疑,她和老人们铆着劲连夜排练。登台前一天晚上,完整的表演以录像带的形式呈现在主办方眼前,和着康乃馨老年艺术团“不老松”乐队的伴奏,老人们精湛的表演折服了主办方,临时决定将《梨花颂》排在晚会黄金时段。

“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康乃馨的老人用自己的行动树立了老年人不服输、敢追梦的典范。”主办方夸赞道。以《梨花颂》的成功演出为契机,康乃馨成立了老年艺术团,让老人们的才华有了新的展示平台。

开叠纸班、进艺术团、开生日会……在康乃馨,老人生活在快乐中。

帮老年人找回自我

“康乃馨如同它的名字一样,非常温馨。第一天来时,我就感觉回到了一个久别重逢的大家庭。这里属于我,我也属于这里!”86岁的周荷素奶奶原本不想住进养老院,但和儿子来康乃馨看过后,便不想回去了。现在她主动学习剪纸,还和老师说:“老师,我是新来的学生,什么都不会剪,但我会认真学。”老师则手把手地教,不断鼓励道:“奶奶,您剪得很好啦!”听到夸赞,周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一个人不仅要乐于学习,而且还要善于学习,不然就会变成‘活宝’(长沙话:大傻瓜)。我在康乃馨交了新朋友,学了新技能,入住才一个多月,我完全变了个样。”周奶奶说,她几乎是“重生”了。

刘永红阿姨也在康乃馨涅槃重生。因中风偏瘫26年,她初来康乃馨时,一听到与人生、时间相关的话题,总会感伤。得知刘阿姨酷爱唱歌,管家便推着她在各类文艺活动中展示歌喉,帮她重新找回自信。刘阿姨的房间里挂着一排参加文艺活动的照片,作为领唱者的她神采奕奕。“管家们千方百计为我创造唱歌的机会,让我在歌唱中重拾希望,让我的生活有光芒照进来……”谈起“演艺生涯”,她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康乃馨文化养老最忠实的实践者、用音乐带领老人们寻求“重生”的陈永恒奶奶每逢周二、周四上午弹琴为老人们伴奏,教唱歌曲,连续5年编写《康乃馨中老年朋友喜欢的100首歌》,因而被亲切地称为“陈老师”。她用歌声鼓舞大家,也用歌声驱除自己的悲痛。7年前,她和遭遇车祸的老伴一起住进康乃馨,她一边照料老伴,一边为丰富老人们的文娱生活而奔忙;3年前老伴过世,就在大家以为她不会再教唱歌时,她却勇敢地敲开了那扇门。“那一刻,陈老师是那么美丽!”社工服务中心主任姜乐怡动情地说。

在康乃馨,老人们“重生”的例子远不止这些,挥别过去的遗憾与疼痛,夕阳下,他们的笑靥令人动容。

成为老年人的知心朋友

在康乃馨,护理员、社工、管家等认真践行“为社会解忧,帮子女尽孝”的企业宗旨,铸成了一道虽温柔却有万钧之力的文化养老战线。

护理员郭美术照护因脑梗昏迷10余年的彭正华老人,每天准时为她做鼻饲,定期翻身擦洗、修剪指甲。卧床一年,老人没生过一次褥疮,头发总是被打理得干净整齐,皮肤也被护理得十分光洁。郭美术经常一边给老人按摩,一边唠叨家长里短,她说:“虽然老人整天躺着,除了手指偶尔动一下,没有其他任何反应,但我还是希望她能早一点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