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四季养生 > 《黄帝内经》与四时养生

《黄帝内经》与四时养生

时间:2018-01-16 13:36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黄帝内经》是现存祖国医学文献中最早的医著,是祖国医学的思想源泉,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而“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医学的理论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理论不但贯穿于临床,同时也指导着养生,也提示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如此才能安然生息。其中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是—顺时养生。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所谓四时养生,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着。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指出四时阴阳是万物之根本,是自然界万物生长变化的规律,是《内经》养生的重要原则。同时也指出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变化的根本。四季春、夏、秋、冬四时气候的更迭、寒热温凉、昼夜晨昏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活动。欲得安康,必须对自然界周期性的四季变化作出相应的调节。

春季是万物开始发育生长的时令。要配合自然界的生发之气,晚睡早起,起来后松缓衣带、广步于庭,舒展形体,在庭院或公园中信步慢行,使思想意识充满生机,以利于春阳的生发,不可久坐不动,久视不移,久睡不起,但不宜运动过度,过多劳累,以免阳气生发太过而产生病理变化。

夏季是万物茂盛秀丽的时令。阳气隆盛,万物开花结果,也要晚睡早起,在精神上戒急躁发怒,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随便发脾气,虽然赤日炎炎,也应顺应夏季之势,尽可能多进行户外运动,使机体气机宣畅,通泄自如,阳气更加旺盛,但不可太过。由于暑热可使人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故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

秋季是万物成熟的时令。气候转凉,阳气开始收敛,人要早睡早起,收敛神气,尽量使自己的心志安宁。宜适当运动,但不可过量,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且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避免使体内的阳气发散。

冬季是万物生机潜藏的时令。为闭藏之季,万物处于秘藏,人宜晚睡早起,不能过分张扬发散,要注意保暖,不要使阳气受损。因为冬令夜愈深则寒气愈重,早睡可以使人体阳气免受阴寒的侵扰;待日出再起床,就能避开夜里的寒气,以自然界的阳气助长机体的阳气,是人们防寒保温的基本措施,即便是取暖,也应注意不要让腠理过分开泄,以免潜藏的阳气外散。另外,由于人的肌肉和韧带在冬季气温开始下降的环境中弹性有所收缩,因而易造成肌肉、韧带及关节的损伤,也是运动时需要注意的。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黄帝内经》中的四时养生作为中医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于调整人的心态,延缓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寿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可能脱离客观自然条件而生存,而是要依据自然环境、顺应四时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而调摄人体,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盛、经络通达、情志舒畅、延年益寿的目的,这对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灸科 邢健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