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13日报道 西媒称,近来,一张8岁男孩的照片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热议,照片中的男孩头发和眉毛结满冰霜,被网友称作“冰花男孩”。这个孩子叫王福满,是云南昭通的一名农村儿童,他的家离学校有4.5公里,每天要步行一个多小时上学,由于近期气温在零下9度左右,到教室时他就变成了“冰花男孩”。王福满就读的转山包小学的老师抓拍下的这张照片迅速在社交网站上传播开来。 据西班牙《先锋报》1月11日报道,从照片上看,王福满衣着单薄,脸颊被冻得通红。不过,尽管每天上学路上都要忍受严寒,小福满从没旷过课。 另一张照片上可以看到,小福满的手冻得干裂,好像一个老年人的手,因为这么长的上学路,他并没有一双手套来防寒保暖。 据了解,小福满和姐姐两人目前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家里的房子是土坯房,房顶还搭着草棚。他的妈妈两年前抛弃了他们,出远门打工的爸爸已经几个月没回家了。在中国,像小福满和姐姐这样的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 报道称,小福满的照片令全世界动容,社交网站上有数以十万计的人转发、评论。其中不少人表达了想要为小福满所在的学校捐献衣物的意愿。云南当地政府已经启动了一项为小福满和其他贫困儿童募捐的行动。 转山包小学校长表示,王福满同学每天坚持在寒风中步行一个多小时上学,是一个励志榜样,他的数学成绩还非常好。 报道称,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的“留守儿童”问题是规模巨大和不均衡的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影响到了6100万未成年人。根据2016年的官方统计数据,中国流动人口2.47亿,平均年龄29.3岁。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将孩子留在老家的理由主要包括没时间照看他们、无法负担他们的基本开销和不清楚打工城市对这些孩子有无社会保障服务。 报道称,“冰花男孩”的照片也引发了网民们关于贫困儿童、留守儿童等问题的激烈讨论。据报道,1月10日,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已经将募集的首批10万元爱心捐款送至转山包小学及附近高寒山区学校。(编译/韩超) 【延伸阅读】港媒关注内地6100万留守儿童:情况在改善症结仍待解 参考消息网9月6日报道 港媒称,中国官方数字显示,去年全国留守儿童多达902万人,如果更宽泛地把父母至少一方外出打工的孩子都计算在内,留守儿童的人数高达6100万。虽然父母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撇下年幼孩子的危害,但要想赚钱就似乎别无选择。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4日报道,学校放假了,八岁的马娟(音)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路边两把椅子间系上松紧带和10岁的姐姐一起跳皮筋。 其他城市的孩子到了暑假都跟父母出去玩了,小娟却一步也没有走出她家所在的茨竹村,这里距离贵州省毕节市有三个小时曲折蜿蜒的车程。 她的母亲在她三个月大的时候就跑了,父亲在1800公里以外山东省的建筑工地上打工,只有春节才回来。 “我恨爸爸,他不陪我玩儿。”小娟说。 小娟和姐姐跟着奶奶生活,而这个贫困的小山村里到处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迫于生计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老人照看。 报道称,虽然父母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撇下年幼孩子的危害,但要想赚钱就似乎别无选择。 “孩子们还太小,不懂事,可我弟弟确实没有别的办法。他能怎么办呢?”小女孩的姑姑马菲(音)说。奶奶今年5月摔了一跤后拄上拐杖,姑姑临时来照顾她。 中国官方数字显示,去年全国留守儿童多达902万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或者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未尽监管职责的儿童。 如果更宽泛地把父母至少一方外出打工的孩子都计算在内,留守儿童的人数高达6100万。 国务院去年发布的指导文件要求建立一套制度,由家庭、政府、学校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关爱留守儿童。 文件还承诺,通过改进法律法规到2020年使留守儿童人数明显减少。 中国媒体去年报道说,在2015年后,毕节市政府鼓励外出打工的父母们返乡。茨竹村归毕节市政府管辖,该市共有26万名留守儿童。 中国还做出前所未有的努力对留守儿童现状进行摸底登记。尽管如此,父母们不得不把孩子留在老家至少一段时间。 九岁的张心怡(音)和她11岁的哥哥张世正(音)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母都在深圳的一家工厂做工。 去年夏天,两个孩子在暑假期间跟着父母到了深圳。心怡表示,她不记得做了什么特别的事情或者吃了什么特别的东西,但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就很开心。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童小军说,指导文件发布后情况已有改善,政府做了一些工作对缺少监护的农村儿童进行情况摸底。 报道称,宣传活动让一些父母意识到了自己应当陪在孩子身边并回到家乡,但在有些地方,父母不能或不愿返乡,此时就要改变策略。童小军指出:“社会服务应当侧重于帮助负责照顾孩子的老人。” 茨竹村的宣传画呼吁家庭承担起监护子女的责任(香港《南华早报》网站) 【延伸阅读】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能只靠父母返乡 戴先任 7月21日,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发布2017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农村学校学生中,因父母均外出而无人照料的留守状态学生占近三成。而这些儿童中,超一成农村完全留守儿童与父母一年不见一面。民政部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父母外出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将持续到2017年底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民政部明确,无监护儿童父母外出务工责令返回(7月23日《新京报》)。 缺失父母监护的孩子缺乏亲情的供养,他们更容易出现心理疾病,也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不利于孩子成长。对于这一问题不能大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不管是城市留守儿童,还是农村留守儿童,造成他们无人照料的留守状态,都是父母监护责任缺失所致。父母对孩子不能只管生不管养。民政部称将责令无监护的儿童外出务工的父母返回,就是督促父母履行第一监护人的责任。 不过要看到,那些外出务工而不能照顾到孩子的父母,很多都有苦衷。回家照顾孩子则难以养家糊口,种田务农对于很多青壮年来说,并非是理性选择。在很多农村地区,种田务农的活儿多是上年纪的人在干,青壮年则外出务工,这样才能养家糊口。而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二元制结构,也让广大背井离乡的进城务工人员无法在城市落户,他们的孩子也无法与城市里的孩子在受教育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在约千万名农村留守儿童中,有近三成的学生处于无人照料的留守状态,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可以说,其中的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并非不想照料孩子,而是为了生计不得不让孩子处于无人照料之中,相信父母们知道这样做的危险性。所以,很多留守儿童没能得到父母的悉心照顾,父母不能陪在家乡或是把孩子带到城市与自己一起,很多并非是父母不想尽自己的监护责任,而是有着诸多无奈。 如果让外出务工的父母都返回家乡照顾孩子,这显然不现实,虽然会让孩子脱离无人监护的状态,却可能让整个家庭陷入经济窘迫的困境。这样可能会让父母囿于经济压力,从而失去对孩子进行更为有力监护的能力。 所以,虽然要强调父母的责任,父母不能为了赚钱而不顾孩子的“死活”,要督促父母履行好监护责任,但也不能简单地让这些无法负起监护责任的父母返乡,不能一刀切,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