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是“出”的意思,“处暑”合在一起是炎热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了。处暑之后,长江以北地区的气温将逐渐下降,虽然暑热还未消减,但是早晚已逐渐有了秋凉之感。值得一提的是,“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时节,养生非常重要。这时,最容易出现“秋燥”症状(“秋燥”分温燥和凉燥,处暑期间的“秋燥”属温燥),多数人的表现为头疼、少汗、口渴、干咳少痰、咽干不适、手脚心发热等等。为了避免“秋燥”,也为了减少因天气变化肠胃所受的刺激,在饮食上,我们最好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的食品,多以清淡甘润的食物为主。解“秋燥”的蔬果和汤粥,是这时我们最好的朋友。 虽然气温逐渐下降,但是仍不宜过早添加衣服,只是在早晚和白天温差大时,注意添减衣服,不要因为怕麻烦而着凉生恙。晚上上床睡觉时,要注意关窗并盖层小薄被子,以免着凉生病。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午后最好也要小睡上一会儿,这样会大大地缓解秋乏,让你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收、养”是秋季养生的原则,运动时也是如此,运动量不要过大,最好选择轻松舒缓的运动项目。 处暑时节,也是换季季节,在由热转凉的季节变化中,愿读者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养生保健,用健康的体魄和愉快的心情迎接阳光灿烂的金秋。 (杨洋) |
下一篇:这才是真正摇滚的养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