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冬季养生 从调理脾胃开始

冬季养生 从调理脾胃开始

时间:2018-01-10 16:33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华西社区报见习记者 刘俊

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节立冬。按照中国人的习俗,进入冬季就是该好好进补的季节,牛羊肉更是少不了。可是养生进补也有它的法则,盲目进补效果会适得其反。加上冬季是人们身体虚弱,容易爆发各种疾病的时节,所以如何进补才能养生健体十分重要。而我们又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金沈锐老师,为我们立冬后养生提供一些建议。

立冬之后需防冠心病控血压

进入冬季,气温骤降,放眼望去,街上的人们都将羽绒马甲、毛衣、大衣等过冬单品穿上身了。立冬是秋冬季的接力阶段,通常情况下都是以大风降温天气为主。中医认为,“冬不养藏,春必病温”。也就是说,如果冬天不注意保健,到春天抵抗力就差,容易生病。金教授称,冬季是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人会因为寒冷的刺激引发心绞痛、血管收缩进而血压升高。平时血压不高的人这个时候就可能血压骤高需要用药,而平时血压高的患者可能就要使用加量的药物。此外,在寒冷的天气里,人的支气管分泌物会增多,这会加重慢性支气管炎。因此建议市民在进入冬季后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进补需先调脾胃循序渐进

既然如此,冬季进补就至关重要了。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不但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金教授建议,进补也需要循序渐进,切忌“盲补”。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温补是最适宜的,市民可以选择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等汤类及腊八粥、小麦粥等粥类来调理脾胃

根据地域的划分,南北方人冬季进补也是有差别。尤其成都地区冬季湿润温和,如果此时食用过多羊肉,易造成咽痛、口疮、鼻出血等上火现象。进补更宜清淡甘温之味,如鸡、鸭、鹅等。

除此之外,进补时还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进补。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在饮食调理上,可按照“秋冬养阴”的原则进行,多吃桂圆、甲鱼、黑木耳等滋阴潜阳的食物。此外,老年人可多食核桃、花生、板栗等坚果,因为坚果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可为人体提供大量热量,要少吃海鲜等寒性食物,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

早睡晚起 锻炼避免高强度运动

饮食上进行调理,身体也要进行锻炼。入冬以后,中医倡导“早卧晚起,以待日光”,也就是说人在寒冷的冬天要早睡晚起。早睡可以养人体阳气,起床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这时人体阳气迅速上升,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也逐渐升高,此时起床则头脑清醒,机智灵敏。但上班族晚起可能很困难,这就要尽量做到早睡,不熬夜。此外,立冬时运动应以静态运动为主,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例如可以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太极拳、交谊舞等运动,以感到舒适愉悦为好。如果一定要进行剧烈运动,则要在运动前做好热身,因为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因此在高强度运动前最好先进行伸展肢体、慢跑等热身运动让身体微微出汗。

net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