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向以休闲为旨归的旅游迅速与国际接轨,开始向养生倾斜,旅游慢慢成了“健康、愉快、长寿”的代名词。 似乎是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旅游都与养生结缘:中医药养生旅游、生态养生旅游、旅居养生旅游、长寿养生旅游……森林公园超高的负氧离子可以养生,海洋沙滩惬人的日光浴可以养生,长寿之乡独特的习俗、饮食可以养生,水疗可以养生,太极可以养生…… 国内知名度非常高的景区也几乎都不约而同扛起了养生的大旗:杭州西湖、海南三亚、承德避暑山庄、湖北武当山、福建武夷山、黑龙江五大连池、牡丹江镜泊湖等国人重要的旅游去处,都在养生上下足了功夫。在中原地区一直独领风骚的焦作云台山景区也把“大美”放到了次席,其宣传标语也悄然变成了“中国养生地,大美云台山”。 国内向以休闲为旨归的旅游迅速与国际接轨,开始向养生倾斜,旅游慢慢成了“健康、愉快、长寿”的代名词。 医疗养生+旅游 2016年3月,到平遥古城寻访春日的中外游客,蓦然发现,自己在领略厚重的晋商文化景观之余,在古城城外的生态园里,还可以摘上一篮子中药果桑慢慢享用,可以在古城人家品尝一碗药膳养生粥,再有兴趣的话,更可在老醋坊观赏完古老的酿醋过程及传统工艺之后,尝尝养生老醋。 生态、人文、医药保健,中药果品采摘园、醋文化产业园、中医世家经营的民俗客栈、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品研发销售店……把人文景观与中医药养生结合起来,让游客在深味文化的同时,多关注关注自身的健康,了解更多的中医药知识,让保健慢慢融入到人们的休闲之中。古老的平遥正在把“旅游胜地”与“中医药大县”结合在一起,倾力打造更具魅力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旅游。 事实上,“旅游+医药”,让游客在旅行中同时收获一份健康保障,这种旅游模式在国外并不新鲜——印度的心脏搭桥,美国的肿瘤筛查,韩国的整容业,美国、泰国、新加坡的牙科整形矫正等,都以特色医疗资源优势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消费者。观光之余进行一些自己想要的医疗活动,也已经成为部分国人选择出境游的一大目的。 与国外医疗养生旅游相对应的是,中医药养生旅游开始在国内兴起。2014年2月,国家旅游局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合作协议,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正式进入国家旅游发展战略。 这一政策利好,吸引了大量资本“进驻”,也让全国各地各种中医药养生旅游迅猛发展起来。一些中医药资源丰富的省份甚至提出2016年要打造多条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精品线路。以甘肃省为例,2016年旅游业的发展重心就是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中医药养生旅游的功能区划分:兰州重点做好中医保健中心建设;庆阳围绕岐伯文化打造全国中医拜师基地和生态园;平凉围绕皇甫谧文化打造中医针灸保健旅游;定西围绕千年药都打造保健旅游;天水围绕伏羲文化和温泉打造中医药保健旅游;陇南、甘南、临夏围绕生态和民族文化打造中医药保健旅游;白银打造四龙中医药保健旅游;金昌围绕骊轩文化,张掖围绕湿地,武威围绕重离子治癌,敦煌围绕沙疗打造中医药保健旅游产业。 传统中医也吸引了大量境外游客“就医游”,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积极“抢镜”,纷纷祭出有自身特色的中医药养生旅游,而北戴河、杭州、南京、三亚等旅游胜地也相继推出医疗旅游服务。体验刮痧、推拿,品尝中药药膳……一些听起来只能在中医院、SPA店才能体验到的项目,如今已成为旅游线路的一部分。 一些志在打通大健康产业链的医药企业也看到了政策红利,携带自身强大的中医药优势纷纷涌入旅游行业,在中医药养生旅游方面做得风生水起。 2014年12月28日,漠河北极村张仲景养生院在当地顺利开业。漠河北极村,是中国最北的村镇,向以神奇天象、原始森林、极地冰雪等国内独特的资源景观著称,同时,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也孕育了蓝莓、红豆、人参、黄芪等营养及保健价值极高的天然食材药材。 建立这一旅游养生综合体,仲景宛西制药集团旨在让游客在感受中国最北极的自然风光时,在音乐理疗、中医传统疗法——推拿、按摩、药浴、艾灸以及禅修、书画等特色服务中,更真切地感受到“养生之要,首在养心”的中医药养生文化精髓。 风景如画的三亚则是仲景宛西制药集团布局中医药养生旅游的“南极”。每年,从北方“迁徙”到海南的游客中,很多人都把到三亚仲景养生院看中医、体验中医药作为自己度假的一个常规项目…… 可以说,正是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与养生概念的广泛普及,医疗,尤其是中医药与旅游的“混搭”才越来越走进人心,成为创新旅游的一种主流模式。 民俗旅游下的养生经济 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情是发展民俗旅游的灵魂。 应该说,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人们“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在民俗游中几乎都能得到满足。 在“休闲养生+旅游”风起云涌的现实程式下,独特的饮食文化与民族习俗让民俗旅游与养生的结合显得顺理成章。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一向以长寿著称,位居世界五大长寿之乡首位,每10万人中拥有36名百岁老人,超过国际长寿标准4倍之多。更为传奇的是,长寿之外,巴马人还特别健康,大部分老人一辈子都没有生过病,连普通的感冒也没有,巴马当地几乎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等都市常见病症。这样的巴马自然成了海内外游人长寿养生旅游的首选地。 的确,巴马在国内是一个很“另类”的存在 ——“盛产”阳光、空气、地磁、风景与饮水:巴马属亚热带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4摄氏度,是理想的避暑之所;巴马的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超高,在当地一些著名旅游景点,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高达1万个;巴马的母亲河——盘阳河水中含有十分丰富的矿物质,河水一般恒温于十七八摄氏度。这样的水温不冷不热,长期裸浴,肌肤滑嫩不说,而且强身健体,百病不侵。 这样的巴马也注定成为游人的追逐对象——即使不能像巴马人一样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日光的抚浴与美景的“熏陶”,但总可以把巴马人饮用的“长寿”水带回去享用,总可以把巴马人的生活习俗照搬过去,总能把他们不离嘴的食品一股脑儿地打包回去 …… 于是,各种以巴马命名的矿泉水从巴马出发一路北上,蛤蚧大力神酒、三蛇蛤蚧酒、人参蛤蚧酒、寿乡王酒、精炼茶油、玉米香酥、米糊、旱藕粉丝、香猪系列产品等以“绿色、长寿”为名头的保健长寿食品工业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长寿食品工业带动并催生了特色农业的产业化。 正是巴马休闲养生度假游巨大的人流、物流、财流和信息流,带动了长寿食品工业、餐饮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不仅仅是一条旅游产业链,还将是循环经济的火车头。 |
上一篇: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图)
下一篇:大暑养生先养“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