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我们读诗。 那时候雪莱从萨塞克斯郡来,用家乡口音轻声地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如今,我们饱经沧桑,往昔想要的跌宕起伏尽化作波澜不惊,也早就抛下思慕春天的诗卷。于是我们捡起那些信手写来的随笔文章,不经意地翻看,字里行间,淡淡的、缓缓的,就像冬天。 今天,当太阳再次降临黄经225°,日历翻到了11月7日,是日立冬。 冬天恰似随笔,让人简直忍不住追忆往昔时日的绝代风华。 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的冬天,当时在燕京大学教书的周作人如此写到,“今年冬天特别的多雨,因为是冬天了,究竟不好意思倾盆的下,只是蜘蛛丝似的一缕缕洒下来。雨虽然细得望去都看不见,天色却非常阴沉,使人十分气闷。” 冬天虽然不怎么适宜出门,却别有一种闲适,周作人格外欣赏这种从容,“在这样的时候,常引起一种空想,觉得如果在江村小屋里,靠着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为愉快的事。” 现在,人们似乎失去了这种从容。 说起周作人所处的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一个叫做木心的老人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然而现在呢,潮流瞬息万变,每个人步履匆匆,每天都有唯恐追赶不上的热点、无时无刻都有新的消息仿佛会给日子带来山崩海裂的变动,尽管不论贤愚贫富,日子都不过是三餐一宿、一茶一饭。 或许,我们应该慢下来。 万物冬藏。 或者,冬天就应该慢一点,就像从前那样,遇着晴好,小孩子提着暖炉四下打闹,洗过长发的女子坐在屋檐下晒着太阳,农忙过后的农夫收拾耕地的家伙,即便有公务在身的人也不紧不慢掏出一卷书来翻看,恰好这一天是立冬吃糕的日子,所有人的都兴高采烈,让人忍不住想起诗经里的话: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这段话的大意是什么呢,说的是入冬后要收尾的活都干完了,人们闲下来,齐齐举办迎冬的宴会,亲朋邻里杀羊备酒一幅热闹景象,人们喜气洋洋的在祠堂里举杯,祝贺彼此精神强健,万寿无疆。 冬天不妨慢,让人和人之间滋长蓬勃的生命力。 所谓冬藏,就是与民休息,就是让人与万物找回从容的本心,“藏”这个字的本意就是善,借这个机缘修缮身心,也让人与人之间变得舒缓、愉悦与彼此欢欣鼓舞。 当下的都市生活,人与人的疏远、冷漠渐渐变成常态,学会“冬藏”,放慢脚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人,多问候一下亲友,用爱互相扶持,这正是立冬时节带来的最大的养生之道。 互艾互灸,是当下的礼物。 冬天补阳气。艾灸也好、食补也好,都无妨。如若当自己或家人身体有所不舒服,即可在一刻艾官方自媒体提供的【对症下灸】平台,输入不适症状,即可通过互联网云端数据库获得相应的古法艾灸疗法,实现自灸互灸,快速恢复健康。 最重要的是,一刻艾提倡互艾互灸,长幼之间或是伴侣之间,花上一刻钟、数刻钟互相进行艾灸,不仅养生,也滋养亲友之间的默默温情。 如是,放慢追逐时代的脚步,沐浴着暖阳,放下工作也放下手机,在袅袅升起的艾香之中说说笑笑,相依相伴,如此度过一冬。 节气灸丨扶正祛邪 季节交替,阴阳变幻,容易导致久病、年老、体弱等人群加重病情,诱发宿疾或生新病。此时艾灸的重点在于温元壮阳,激发经气,调动机体潜能,提高机体抗病与应变能力。 ▌节气灸(十九)丨立冬养生穴位小结: 命门、神阙、关元、足三里。 温和灸,每天任选2—3穴,每穴艾灸15—20分钟。 命门 取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神阙 取穴:在脐中部,脐中央。 关元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前外侧,膝盖凹陷处下方约3寸(4横指),距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 * 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早知道 艾灸时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着凉; 艾灸前后要喝一杯温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时内不要洗澡; 灸后不要吃寒凉饮料、水果和海鲜; 饭后1小时不宜艾灸;女性经期不宜艾灸; 过饥、过饱、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状态下不宜艾灸; 灸后若有余艾,要用熄灭筒彻底熄灭或放入罐中盖严熄灭; 灸后若出现极大不适或病情加重,请前往医院辩证施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