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医养生 > 金佛山首届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今日举行

金佛山首届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今日举行

时间:2017-11-26 01:53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22个项目集中签约 金额达221.45亿元

“风过南川闻药香”24日,中国金佛山首届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重庆市南川区开幕,国内外知名大咖汇聚南川,共话南川中医药产业发展。开幕式上22个项目集中与南川区签约,签约金额达221.45亿元。

221.45亿元落户南川 打造中医药产业

开幕式上,来自国内各大医药机构22个项目集中与南川区政府签约,签约金额达221.45亿元。具体项目包括中国中药公司在南川建设中药材种苗组培快繁中心、标准化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现代中药加工基地、菌类与组织培养中心;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规划占地面积约770亩,在重庆市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中成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中药制剂、中药保健品等项目。

四川上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集中签约企业之一,该企业主要集种植和加工为一体,在南川将有50000亩种植基地以及中药材加工基地。该企业董事长肖峰告诉记者,公司能选择来南川发展主要是南川中药资源丰富,政府政策优,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据了解,南川中药资源富集,是国内著名药用植物资源“基因库”、川产地道药材主产区,金佛山被誉为“中华药库”。同时科研底蕴深厚,南川辖区有国内唯一成建制的中药栽培专业科研机构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植根南川80年,科研成果上千项,在全国中药材种植科研领域独树一帜,还汇聚了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等知名院校专家教授,为南川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重要技术力量。

南川打造重庆市中医药科技产业园 产值将达200亿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如何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传承中医药事业呢?南川区在生态大观园布局了重庆市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园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主要发展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门类,着眼于打造创新驱动型园区,坚持政产学研用结合,高规格规划建设南川科技园区(中医药创新基地),以中药材种植养殖、加工炮制、提取、新产品开发、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为重点,推动中医药技术创新,开展中医药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动集中医药专利数据库、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建设集研发孵化、分析检测、成果应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致力打造中国西部重要的中医药研发和精深加工基地。

目前,已打造成为首批重庆市特色产业科技园区,建成中医药众创空间1个、中医药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引进项目26个,培育中医药类科技型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

“南川区将在土地、要素、用工、税收等方面实行最优惠的政策,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供保姆式、精细化服务,让投资者把项目做成,把企业做强,把产业做大。”南川区副区长冉庆国介绍,南川将继续引进一批有投资实力的中医药精深加工企业、有品牌效应的中医药健康养生企业、有创新能力的中医药研发机构,以及优质教育、医疗机构,为园区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服务配套,实现创新成果就地研发、就地转化、就地孵化,推动全区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发展,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打造中医药健康养生基地 康养服务年收入将达30亿元

“我们将充分发挥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5A景区以及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中药资源优势,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强力打造‘风过南川闻药香’的特色中医养生旅游目的地。”冉庆国介绍,南川将围绕大健康产业核心,突出医旅医养结合,争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示范点。

具体来说,则是进一步提高,南川区内各医院中医特色康复专科建设,拓展黎香湖、天星小镇等康养小镇的中医药康养内涵,加快金阳·金佛山第一农场、百草延年·金佛山健康旅游创意文化产业园等康养项目建设,加快构建金佛山、大观园、金山湖、山王坪、神龙峡等五大康养基地,鼓励中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发以食药同源中药材为原料的中医养中医药养生产品,鼓励社会力量开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民中知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企业,建成一批中医药养生店、中医药养生养老社区、中医药养生养老特色街区。“到2020年,中医药康养生服务业达到年收入,3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体系。”

扩大道地药材种植为企业原材料提供保障

记者从南川区科委(中医药产业发展办公室)获悉,目前南川区现有中药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30家,玄参、黄柏、木瓜、山银花、杜仲、茯苓、黄连、栀子、云木香、辛夷等20余种大宗药材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30万亩以上,其中玄参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60%以上,是“中国玄参之乡”。除此之外,中华蜜蜂、林麝、梅花鹿、眼镜蛇、水蛭等药用动物人工养殖也拥有一定规模。

为何南川区能有如此大规模的种植基地?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所长朱吉彬告诉记者,南川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势多样,特别适合多种中药材种植。历史以来就有规模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一直是川产道地药材重要种植地之一。

南川区科委(中医药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南川区接下来将在原有的种植基地上,将扩大道地药材和中药材优势品种规模,大力发展食药同源药材,到202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为全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雄厚的种源和原材料保障。

“还要建设一批标准化中药材智能育苗大棚和种源基地以及中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加快种植养殖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创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提升中药材品质和效益,到2020年,中药农业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该负责人说,南川区还将依托富集的中药资源以及深厚的中药材种植传统基础,突出抓好道地药材种养殖、科研成果转化、中药材物流配送等环节。

金佛山首届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今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