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稅務部門工作人員走進企業宣傳稅收優惠政策。通訊員 彭川 攝 把城口大山裡清澈的泉水賣出來,看起來是一門不錯的生意。不過,對於城口縣大巴山天然飲料公司法人李厚善來說,以前這門生意卻賺不了多少錢。 “以前我們是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負為16.15%。我們的主要成本是人力,很難取得用於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李厚善說,但現在企業的增值稅稅負直接由16.15%下降為3%,相當於降了八成﹔企業全年應納增值稅稅額不到5萬元,隻有以前的1/3。 企業稅負大幅下降,源自一項全國性的稅制改革。按照中央部署,自今年5月1日起,重慶開始推行深化增值稅改革的3項措施。 轉為小規模納稅人,稅負下降了 上述改革的措施之一,是統一標准,即將小規模納稅人的年應稅銷售額標准統一到500萬元,並在一定時期內允許已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 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有什麼好處?簡單說,就是在繳納增值稅時不需要取得進項抵扣憑証,直接按照3%征收率征收。 對於像李厚善這樣難以取得進項抵扣憑証的中小微企業來說,該舉措可謂“幫了大忙”。李厚善表示,節省下來的資金將用於更新瓶裝水生產車間的設施設備,提高產品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 和李厚善的公司一樣,城口的另一家企業、重慶原鄉老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也從這項改革中享受到實惠。據了解,此前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轉為小規模納稅人以后,由於水電氣等傳統行業增值稅稅率下降,我們公司的水電氣成本也隨之降低,初步估計全年可降低稅負60%以上。”該公司財務人員李珍說。 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稅務局貨物與勞務稅處處長黎功柱介紹,截至9月,重慶市共有7428戶符合條件的企業辦理了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轉小規模納稅人登記,財務負擔由此大幅減輕。 下調“1個百分點”減稅23.7億元 在酉陽酉水河畔,酉水水電站的發電機組起重機正在安裝安全監控系統。 重慶酉水水電開發有限公司技術人員介紹,這套系統可以對起重機的高度、重量、行經過程進行全面監控,徹底解決發電機組的起重安全問題。同時,該公司還啟動了調速器建模項目,通過參數匹配計算,實現發電、供電等裝置的安全運行,避免出現突然停電事故,實現發電和供電安全。 一個小型水電站為何舍得在安全保障上採用如此高規格的配備?這一定程度源於稅收“1個百分點”的紅包“讓利”,即此次深化增值稅改革3項措施之一,制造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交通運輸、建筑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11%的增值稅稅率降至10%。 “別小看1個百分點,今年預計將給公司節約180萬元稅款,對我們來說這是實打實的優惠。”該公司財務總監車召勇說,正是這筆節約下來的稅款,讓公司起重機安全監控系統和調速器建模項目的兩項信息化技術改造工程提上了日程,促進了企業信息技術改造升級。 數據顯示,截至9月,重慶市增值稅稅率調整共涉及一般納稅人14.8萬戶。今年6至9月,增值稅降稅率政策為全市納稅人減稅23.7億元。 20億元留抵退稅返還解決企業資金難題 黔江區三磊玻纖股份有限公司想擴大生產規模和進一步拓展市場,卻一直面臨缺資金的難題。 然而,不久前,這家企業收到了2314萬元退稅款。“此次退稅不僅解決了企業的資金周轉困難,還至少為企業降低資金成本136萬元。”該公司負責人洪忠進說。 同樣享受到退稅的,還有位於墊江的重慶市鐘表公司。這家企業自主研發出國產高端機械表機芯PT5000,讓“山城”牌手表在國內外市場上走俏,市場需求旺盛。 “由於前期技術投入巨大,后期成本不斷增加,企業資金周轉十分吃緊,不僅面臨有訂單不敢接、部分生產線組裝到位卻不敢開工的尷尬局面,而且新產品研發進度也被拖了后腿。”重慶市鐘表公司副總經理李芝蘭說。 一筆1603萬余元的退稅款,緩解了鐘表公司的燃眉之急。“我們將用好這筆退稅款,加大產品生產和研發投資力度,進一步擴大山城手表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李芝蘭表示。 這兩家企業收到的退稅款,源自深化增值稅改革的另一項舉措,即“退留抵”,也就是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 黎功柱介紹,截至9月底,全市已有三批224家符合條件的企業獲得了留抵退稅返還,返還總額20.3億元。(記者 吳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