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高原 高文超 近日,一位热心读者王先生致电本报,对于11月2日在12版刊登的《崴伤脚马上搓药酒是对还是错》中所述“崴了脚后的24小时内称之为急性期,这时候应该立刻进行冰敷”的治疗方式提出了异议。王先生本人从事推拿、正骨多年,他认为,崴脚后尽量不要冰敷,因为冰敷起到的治疗效果较慢,冰敷还可能会落下日后患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隐患。 我们也常常听说过“坐月子”不能见风受凉,否则会落下偏头疼等毛病的说法。那么挫伤后冰敷,寒气入体应该也不好的吧!我们经过多方查证,冰敷符合西医诊治流程。但中西医理念不同,为慎重起见,记者采访了济南市按摩医院的主治医师李莉。 李莉长期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工作,据她介绍,在意外崴伤脚的治疗上,目前中西医的规范治疗方式基本上是相通的。受伤后的24小时都称之为急性期,需要进行固定和冰敷消肿。 冰敷可以减少以及减缓组织胺的释放,减轻组织对疼痛的敏感性;减轻微循环及周围组织的渗出和肿胀。在创伤后的第一个24小时之内,微循环障碍以及由其继发的组织损伤反应并不明显,所以冰敷要尽早,而且要持续一段时间。冰敷时间一般每隔3~4小时一次,每次20~30分钟即可。24小时后才可以进行后期的热敷及药物的治疗。西医在后期的治疗一般会建议伤者适当的口服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药物等。而中医则是通过针灸、推拿的方式,手法是由远到近,由轻到重来缓解伤者的疼痛,起到疏通筋络、活血化瘀的效果。 李莉表示,风湿性关节炎不会因为偶然的一次冰敷而造成,短时间的冰敷不会留下此类后遗症。 看来,偶尔冰敷不会造成风湿性关节炎,但是天冷了,爱俏皮的女孩子们还是捂严实点。毕竟,爱美女士冻出病的报道可是随便就能搜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