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核潜艇90个昼夜极限长航背后:艇员出航前写遗书拍遗像
1985年12月19日,一级战斗警报声大作。因故障频频,长航试验中的中国海军核动力鱼雷潜艇403号从水下浮起。 政委常保林随艇长孙建国登上舰桥,这是封舱25天以来第一次重见天日,反而嗅到一股难闻的腥味。他们的心情非常沉重,觉得即将在海军史上写下失败的一页。 此时才航行了30来天,离海军下达的长航第一目标70昼夜相去甚远,更别说打破美国“海神”号核潜艇1960年创下的连续航行83天又10小时的纪录,像中国女排一样争块金牌了。 距离向全体艇员宣布返航决定只有十几个小时了。常保林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当时他想不出该如何宣布长航失败这个消息。 他走出政委室,去找主机军士长刘忠文。刘忠文判断,事故原因还是主冷凝器破损污染了凝水,潜艇只隔离了左舷通道,应该再试一试右舷。常保林找到孙建国说:“我们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一定要试试另一舷,实在不行我们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这一坚持,峰回路转。 403艇继续航行,奔向当时的人类极限。 备航 1984年,核潜艇部队被下达“0990”试验任务。“0990”试验任务即最大自给力考核,也即“长航”。 中国核潜艇设计理论数据是连续航行90昼夜,但能不能达到设计指标需要经实践考验。“0990”试验与首次南极科考一样,成为国家级的试验任务。 经中央军委和海军批准,决定由403鱼雷核潜艇11艇员队执行任务。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舷号401)1974年交付海军后,北海舰队潜艇一支队组建。攻击型核潜艇402、403、弹道导弹核潜艇406也相继下水,装备部队。1984年,潜艇一支队番号改为海军青岛潜艇基地。 核潜艇部队此前已经进行过几次三十多个昼夜的航行训练,但毕竟与90昼夜不在一个量级。北海舰队因此成立了长航准备组。 11艇员队是中国核潜艇部队的第一支艇员队。1984年底,艇员队领导班子做出调整,政委侯德善年龄偏大,不宜执行长航任务,406弹道导弹核潜艇政委常保林被任命为政委。 至此,11艇员队领导班子配齐。艇长孙建国,政委常保林,见习艇长刘毅,副艇长程文兆、蒋松才,副政委李敏信。艇长孙建国着重抓训练和物资准备,政委常保林负责人员情况、长航教育和思想发动。 到任后,常保林首先熟悉全艇的一百四五十名艇员,不到一周就把花名册全背了下来,把每个人的基本情况、态度和专业能力全部摸清。 当时艇员最担心的问题主要是长航的危险性和对身体的危害性。90昼夜的航行出恶性事故的几率非常大,超剂量的辐射、有害气体和上百分贝的噪音对人体伤害极大。 对于参加长航会有什么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大家认为,起码不会低于南极科考。潜艇领导一边向战士们灌输“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雷锋事迹”,一边费尽心力向舰队、海军为大家争取待遇。他们逢会就反映,还写了书面报告。 潜艇领导对大家说,参试者通过长航,干部可能得到提拔重用,很多人会成为核潜艇部队的领导干部乃至舰队、海军领导干部的接班人;志愿兵可转干,为家属随军创造条件;战士、老兵可以转为志愿兵,符合条件的战士,可照顾报考院校;要求入党的艇员可以在长航中火线入党,或分期分批入党。所有参试者都将载入海军史册,立功受奖;所冒的生命危险和所受的身体损伤,上级部门会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偿。 为了打消艇员的疑虑,常保林还请勤务部门长林有来讲了辐射剂量课、营养课、海上保健课。 系统教育之后,艇员们上交了一百多份决心书和建议,39名老战士自愿超期服役,70名团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1名干部推迟休假,还有人推迟了婚期。 第一次检验性航行,计划出海7天,可是不到4天就因一回路故障被迫返航,对艇员的信心打击很大。返航后排查了故障,第二次检验性航行就比较顺利。 救生协调训练分为换乘协同训练和与直升机的协同训练。长航中如果发生特殊情况,艇上出现危急病号或伤员无法处理,就需要换乘运到陆地治疗,或将急需备品备件通过补给船运过来。 苏联和美国的核潜艇长航资料显示,随着航行时间的延续,舰员的身体会每况愈下。程文兆与勤务部门长林有来、军医孙湖山等人采购了最好的副食,海军还派了食品研究所的营养师随艇参加长航。 长航食品主要是各种罐头,有橘子、菠萝、梨三种水果罐头,小黄瓜、窝苣、胡萝卜等几种蔬菜罐头,艇员每人每天一斤。水果罐头可以调节口味,很受欢迎。胡萝卜罐头口味不好,少有人爱吃。凤尾鱼罐头最受欢迎。主食是铁桶包装的甜咸饼干和烤馒头干。虽然携带了很多远航食品,但主要是靠厨师做饭,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条,副食有猪肉、鱼、大虾、鸡蛋等。冷藏室容积有限,新鲜蔬菜较少,带的大部分是已失去原味的脱水蔬菜。艇上凡是有空地,都堆满了一袋袋大米。 基地还为艇员特制了快干透气的尼龙绸外罩、长航服、呢料船形帽、刺绣臂章。 航海计划由基地司令部的航海业务长任德宝制定,航行路线、航行区域、转向地点等都在海图上画好,再向上级汇报。 长航的具体计划是绝密的,仅限司令部和潜艇高层领导知情,具体出航时间是在临近出航时才通知,此前只下达航行目标,很多行动都是出海后才传达。 出航前,参试人员做了极为仔细的体检,并做了记录。 参试人员共计125人,其中艇员110人,机关和随艇出海的领导9人,海军舰队机关3人,军代表1人,海军食品研究所2人。成立了海上临时党委,由基地副司令员杨玺、政治部主任孙承勤、副参谋长杨金奎、艇长孙建国和政委常保林5人组成,杨玺为书记。 这项试验一是考核潜艇,二是考核艇员。航海长张其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和大部分艇员一样,感到心里很没底。 出航前,艇员们都立了军令状。很多艇员写了遗书,几乎每人都在港口拍了一张照片,在很多人看来,这很可能就是自己的遗像。 出海 1985年11月20日,天气晴朗,青岛栲栳岛清风习习,海鸥嘶鸣。10点整,403艇松开最后一根缆绳,驶离码头,进入航道。 |
下一篇:逆水寒8月23日版本更新内容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