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9月3日至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京举行。 今天,一起了解一下,发生在非洲这片土地上,中国女性与非洲人民的故事。 中国女兵张媛媛:我的维和记忆 作为其中十三分之一的张媛媛,2011年投笔从戎,在为第7批中国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的宣传片担任过解说时,她心里就泛起了波澜“看到徐徐升起的联合国旗和五星红旗,特别期望自己也能加入到这个群体。” 出征前,维和营让每名官兵写一句心里话,张媛媛写下这样一首诗: 巾帼立志将梦寻,抛脂却粉退罗裙, 锦衣玉食何足贵,只争沙场励芳魂。 20年前,包萍被公派到肯尼亚工作; 出于对当地的喜爱,之后留在肯尼亚,自己创业; 转眼20年过去了,除了继续经营自己的公司,包萍现还身兼数职:肯尼亚中国妇女联合总会会长,东部非洲中国总商会常务副主席,肯尼亚华人艺术团团长,肯尼亚华人华侨联合会副监事长……多个社团的主要负责人,让包萍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民间使者”。 20年来,包萍见证了中肯关系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肯尼亚的变化,而不变的,是她一口中国东北味儿的乡音,“我是辽宁抚顺人,乡音难改呀。”包萍笑着说。 20年间,包萍目睹了在中国的帮助下,肯尼亚发生的改变。 ——1998年,从肯尼亚往中国打电话,话费是每分钟25元人民币,而现在,用手机打到中国,每分钟两毛钱。“这是因为中国公司——中国电信和华为,把先进的通信技术带到了肯尼亚。” ——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的蒙内铁路,全长480公里,是中国承建的、用中国技术和标准建设的一条铁路,自建设以来,蒙内铁路每年带动肯尼亚GDP增长约1.5%。“时速120公里,可能比不上中国高铁的速度,但在非洲已经非常快了。而且非常便宜,只需要50元人民币。” 包萍用两个实例向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明了中非合作论坛的举办,以及“一带一路”的落实,让肯尼亚当地老百姓受益匪浅。 包萍表示,近年来,随着中肯关系全面快速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做贸易、做基础设施建设,中资公司为当地年轻人提供了很多就业和发展机遇,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也带动了肯尼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现在肯尼亚每年要接待七八万中国游客,而旅游是个带动性产业,对经济和就业也发挥了很大价值。 “习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讲道,‘中国主张多予少取、先予后取、只予不取,张开怀抱欢迎非洲搭乘中国发展快车’,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中国这种大国担当的精神和作为,让人非常佩服。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非常自豪。”多年生活在外,包萍感慨颇深。 “当时肯尼亚的经济还不是很好,但我非常喜欢这个气候宜人、多元包容的国家。”一个“喜欢”,把包萍留了下来,而这一待就是20年。 20年间,因在华人华侨圈子里的影响力,包萍先后做了肯尼亚华人华侨联合会副会长、常务副会长,主管财务和妇女工作。 近年来,包萍发现,随着“一带一路”的进展,大批中国人随着国家项目来到肯尼亚,其中,不乏大量女性,她们急需在异国找到自己的组织。于是,在2017年3月8日中国大使馆召开的庆祝“三八”妇女节大会上,包萍倡议成立肯尼亚中国妇女联合总会。 包萍的倡议得到了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及大使夫人的肯定,同年5月,肯尼亚中国妇女联合总会成立,包萍任会长。“仅仅一年多时间,我们的会员已经达到了200多人,理事会成员15人,顾问8人。她们都是各个领域的精英女性。”包萍得意地介绍说。 总会成立的宗旨是,广泛团结旅肯中国妇女同胞,保护其合法权利,互惠互利共谋发展,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促进旅居肯尼亚的中国妇女、肯尼亚妇女和世界妇女的交流与合作。 一年多时间,包萍带领会员向着这个方向,做了很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