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太极 > 老师学生都是居民 课程增减集体协商

老师学生都是居民 课程增减集体协商

时间:2018-09-07 02:05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老师学生都是居民 课程增减集体协商

居民自治”办学堂,每门课收费20元

U{IOWV]HDL_KNB7_AIVE4NI

老外也来参加课程学习。于洁尘摄

NFBD7POB[2~]I_4BC8BUH{E

烹饪课最受欢迎。于洁尘摄

手工制作、书法、戏曲、太极、手风琴、腰鼓、形体礼仪、摄影……在江东街道睿城社区,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学到这些技能。“累计15门‘老年大学’课程,每学期每门仅收费20元,而且完全是居民自主选课、授课。”学堂负责人周飞祥介绍,短短两年多,这所“耆睿学堂”除了上课,还开展了500多场活动,受益人数逾万。

鼓楼区江东街道睿城社区位处河西万达周边,2015年6月成立,所辖苏宁睿城和佳和园两个小区中,3738户居民里老年人有3000余人。高档商品房小区苏宁睿城的老年住户偏多,而且居民之间不熟悉、交流少。与之相对,佳和园是拆迁安置房小区,居民之间虽然熟悉,但历史遗留问题不少。

社区成立之初即展开了调查,发现85%的老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足以参加社区活动、70%的老人认为目前社区活动不多、80%的老人期望学习新技能和新的兴趣爱好。

社区书记王寿香介绍,2016年3月,社区依托社会组织成立了耆睿学堂,学员从最初的20人发展到了现在的300多人。这所学堂的特点是,教师和学员都从居民中产生,增减课程都由居民决定。

居民张小惠已退休15年,眼下她是柔力球课的专家级教师。练习柔力球近5年,担任社区柔力球队队长的她,每天都按时到社区活动室授课、指导练习。同张小惠年纪相仿的汤滨扬也是柔力球队骨干,谁也不会想到搬到睿城社区居住前,她是名重病患。“学堂成了家之外我逗留最久的地方,之前所有不愉快的人生经历都烟消云散了。”汤滨扬说,社区“老年大学”的课程每门课她都有兴趣,恨不得门门都报名。

居民自治办“老年大学”,需要组织保障。学堂成立之初,社区就选定了12个委员会成员,制定了管理办法,明确了课堂设计、管理制度、收费标准及社区、社工、教师等职责。同时还招募了32个居民骨干作为班级的教师、班长、委员等,并为今后课程的“扩容”建立了“达人库”。

丰富的课程为社区居民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周飞祥介绍,社区居民中,高素质人群众多,比起传统的广场舞等活动,耆睿学堂所有课程项目都由具备专业水准的“居民老师”负责教授。每个学期开学前,社区都会向居民征求意见,确保每个项目、每门课程都符合居民的需求。

从最初的7门课扩容到15门课,全部由居民自主协商确定。根据社区党员群众的共同需求,学堂又陆续引导和培育孵化了睿志书画苑、睿之声合唱团、睿之味美食俱乐部等16家社区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目前,平均每天都有200多人到社区参加各类免费公益活动。

“我们学堂有摄影课,大家除了在社区听课,还经常自备单反,人手一部集体出动,人人都成了摄影师。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后,又新开设了形体课,这也是我们协商研讨后确定的。虽然是老年人了,但也要追求美嘛。”张小惠笑着说。

老年大学的师生队伍中,如今还增加了全职妈妈群体。“带娃做家务之外,在这里和大家研究美食、学学书法、练练体操,这些都是我们急需的。而利用各自所长,帮助邻居和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则令我们感觉生活格外充实、人生更有意义。”全职妈妈陈德花说。南报网记者 于洁尘 孙壹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