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儿童 > 关爱留守儿童采访手记:习惯了你不在

关爱留守儿童采访手记:习惯了你不在

时间:2018-08-31 21:20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8月24日,我们要到村子里举办一场公益活动,以“最美好的一天”作为活动主题,委婉地向“留守儿童”们送上来自陌生人的关心与祝福。

关爱留守儿童采访手记:习惯了你不在

  活动的前一晚,我和四岁的女儿通电话,告诉她第二天我要早早出发,看望一些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的小朋友。她在电话那头嘱咐我,你去吧,但是要早点回来,不要留下给他们当爸爸。

  虽然在写采访手记,但严格来说,在这次活动中我并不算是记者。我更关注整个活动是否在按照我的“剧本”顺利进行。“最美好的一天”对我来说像一道命题作文。我为活动设计各种环节,让“主人公们”通过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获得奖励。我想让孩子们得到每一个奖品前都要付出相应努力,而不是让谁成为“被关爱对象”。

关爱留守儿童采访手记:习惯了你不在

  当领到两个采访任务时,我有些措不及防。工作的关系,我与“留守儿童”之间的对话通常隔着看守所问询室的铁窗。不再写案件报道后,他们自卑懦弱又暴力张狂的形象才被我逐渐遗忘。

  其中一个孩子与我的摄像师是第二次见面。他们相遇的故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她家里,我努力让视线停留在她的荣誉证书上,尽量不去在意墙壁角落写满的“妈妈”。再见面,摄像师转交了一份惊喜,这是她和一位女同事的小秘密。面对镜头,大约12岁小姑娘向不在现场的女同事说:“谢谢姐姐,将来我也要做像你一样有爱心的人。”听着这句话,我意识到我们的出现有些晚。

  另一个孩子只有6岁。父母断断续续地伴随她长大,直到去年各自去了远方。不幸中的万幸是她没有被遗忘,父母会不顾时差与她定期视频,姑姑每周带她去游乐场。临走时我小心翼翼地问,你想爸爸妈妈吗?她追着院子里的猫,熟练地回答,不想!当天,我们送给孩子们很多彩色笔。我希望将来有机会为他们办一个展览,而他们的身份都是大艺术家。

  (沈阳网张奇玥)

关爱留守儿童采访手记:习惯了你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