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新闻 > 健康资讯 > 【健康】今日处暑,养生,防秋燥

【健康】今日处暑,养生,防秋燥

时间:2018-08-27 02:25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健康】今日处暑,养生,防秋燥

今日12:08:30,迎来处暑节气。

“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处暑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明“夏天暑热正式终止”,真正的秋天,就要来了。

处暑养生

1.调整作息,缓解秋乏

【健康】今日处暑,养生,防秋燥

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此时,人们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人们在入秋处暑后常常会伴有“秋乏”。这就需要做到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有助于缓解秋乏。

2.饮食清淡,润肺防燥

【健康】今日处暑,养生,防秋燥

处暑节气应该多喝水补津液。除了多喝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以补水外,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也是润燥的重要环节。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家中种些花或养鱼,不然的话早晚多往地上洒点水,或用湿拖把擦地等。

秋季的气候转凉变干燥,饮食调养应坚持“少辛增酸、防燥护阴、滋阴润肺”的原则。

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少食辛辣、烧烤类食品,以免加重秋燥。可适当多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菠菜等。平时可适量喝些金银花茶、菊花茶。

3.早晚添衣,睡觉盖被

【健康】今日处暑,养生,防秋燥

秋天早晚气候温差大,早晨夜间要注意添加衣服,晚上就寝要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

4.轻松运动,调养精神

【健康】今日处暑,养生,防秋燥

处暑之后应注意收敛情绪、维持心性平稳。而秋高气爽的天气,尤其适合户外运动,可以有效疏解“悲秋”情绪。

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尤其是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如登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

处暑养生防秋

处暑节气的显著特征是空气干燥,人们往往感觉皮肤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冒火,大便干结,所以该节气的养生都离不开防秋燥。

其中,秋燥在身体这七个部位的反应最明显,也最该预防。

1.燥在肺:易伤肺

【健康】今日处暑,养生,防秋燥

处暑后,空气逐渐干燥,肺喜润而恶燥,此时最容易造成肺的损伤。

解决方法:百合银耳粥

百合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银耳,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大米益气健脾。

三者同煮为粥,具有润阴润燥、补肺养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非常适用于在干燥的秋季食用。

2.燥在肤:皮肤受伤

【健康】今日处暑,养生,防秋燥

一般来讲,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空气相对湿度是40%~60%,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30%以下时,人们就会感觉到皮肤干涩粗糙,需要及时保护皮肤。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皮毛,皮毛的干燥与肺燥有关系。

解决方法:沙参玉竹炖汤

准备沙参30g,紫苏叶10g,麦冬15g,玉竹15g,陈皮10g,甘草5g,猪皮一块或猪瘦肉150g,再把它们与适量水一起放到砂锅里煲汤,快煲好时再加点盐调调味。当然,也可以把它们与大米一起煮粥喝。

沙参能润肺清心,益胃生津,而玉竹可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所以这款汤非常适合秋天食用。

3.燥在肠:大便干结

【健康】今日处暑,养生,防秋燥

在秋季,人们流汗较夏季少,容易让人误以为无需饮水。实际上,秋季饮食的正确做法是保证水分摄入。晨起要喝杯温水,可以是白开水、蜂蜜水或柠檬水,而且每天要保证1500~1700毫升的水分摄入。

同时,要注意多吃些润肠的食物,比如梨、柿子、银耳、白萝卜等,这些食物可以滋养肠道、增进肠道动力,从而让排便更顺畅。

解决方法:玄麦饮。

用料:玄参10克、麦冬10克、黄芪15克、莱菔子5克。

做法:以上洗净用滚开水浸泡,晾凉后当做日常茶饮。

作用:润肠通便。

4.燥在唇:口唇开裂

【健康】今日处暑,养生,防秋燥

嘴唇是直接暴露在外的黏膜,特别容易缺水干燥。秋季时,由于嘴唇干燥不舒服,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舔唇,结果却往往越舔越干、越干越舔,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一旦出现嘴唇干燥的情况,首先要改掉舔唇的坏习惯。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梨、荸荠、葡萄等滋阴生津的水果。

解决方法:经常按摩唇

每天早上化妆之前及晚上临睡之前,在搽润肤霜时,也搽一层在嘴唇之上,然后用手指头的指腹轻轻按摩,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使嘴唇获得养分,促进营养。

按摩几下后再用面纸抹去,然后搽一层无色润唇膏,嘴唇便可变得滋润。

5.燥在鼻:鼻出血

秋天到鼻炎闹,秋季天气时冷时热,加上鼻腔黏膜易干燥,很多人都容易出现鼻出血以及鼻炎等问题。平时不妨多点揉迎香穴进行保健。

解决方法:祛燥按“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