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白领 > 上海试点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白领的挑战,从喝完一杯珍珠奶茶

上海试点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白领的挑战,从喝完一杯珍珠奶茶

时间:2018-01-25 08:27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一碗牛肉酸辣粉、一杯奶盖四季春茶,饱餐一顿后,白领李小姐正起身准备扔垃圾,她有些犹豫:奶茶里喝剩下的珍珠是湿垃圾,擦剩下的湿纸巾也是吗?一次性筷子是干垃圾,透明的米粉盒是可回收的吗?

去年10月9日,位于上海长宁区的虹桥临空经济园区第一批72幢楼宇正式试点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临空园区成为了上海首个推广生活垃圾减量分类试点园区。李小姐工作单位所在的中山国际广场,则与一街之隔的联强国际成为了试点楼宇中的重点楼宇。从“制造垃圾”的那一刻起,李小姐和同事们就面临同样的问题: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干垃圾?我这样分类,对吗?

历经三个月的试点,临空园区的白领们,真的习惯分类每一件垃圾了吗?

分类那一刻,一切从零学起

工作日中午12时,天山西路上来往的外卖车辆逐渐增多,其中不少停靠在了协和路口的中山国际广场。大厦A栋的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占据了5楼整个楼层,190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内日常有300多名白领员工。一到中午,白领与外卖小哥们热闹的“交接”高峰就开始了。

对于该公司的人事行政经理蔡文韬来说,过去的三个多月里,他经历了职业生涯一次特殊的挑战让全公司300号员工学会垃圾分类,不是“了解”,而是人人都会分类。

上海试点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白领的挑战,从喝完一杯珍珠奶茶

国航货运办公区,每两排工位间就有一组垃圾桶,3个桶上用不同颜色标识出了湿垃圾、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舒抒 摄

去年8月,长宁区在上海率先启动试点单位生活垃圾“不分类、不收运”,中山国际广场成为首批试点楼宇。经过长宁区绿化与市容管理局工作人员的培训,大楼物业和保洁人员首先掌握了分类方法,接下来就是尽快在企业内部开展教学推广。此时,大厦物业经理陈浩毅和副经理杜青找到了蔡文韬,希望国企带头,为垃圾分类开个好头。

“办公室最多的生活垃圾就是外卖和奶茶,以前吃喝完‘噗通’一扔就行,真要分类,一开始大家都没头绪,要从零学起。”于是,蔡文韬先请杜青到企业向所有员工“开讲”,重点讲解干垃圾、湿垃圾(含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等三类办公室常见生活垃圾的分类窍门。

上海试点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白领的挑战,从喝完一杯珍珠奶茶

杜青“自主研发”的垃圾分类教学纸牌。 舒抒 摄

为了让工作繁忙的白领迅速掌握分类方法,杜青苦思冥想,设计出了“纸牌记忆法”。将三类常见垃圾和第四类有害垃圾分别用4副牌标识,每副54张牌上都印有一件物品,只需将纸牌扔进对应的垃圾桶,练习一两遍就能记住200多件常见生活用品的分类。此外,杜青还有一套“杀手锏”:随手挑一袋垃圾,一样一样拣出来分类,这让白领和保洁员立马都有了生动的记忆。

在国航货运办公区,记者看到,几乎每两排工位之间就有一组垃圾桶,每组3个桶上用不同颜色标识出了湿垃圾、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蔡文韬介绍,企业内部保洁员每天三次定时来工位清理垃圾,然后按类别放至每层楼固定的大垃圾桶,再由物业保洁将楼层垃圾分类清运至整个大楼的垃圾厢房,最后由环卫公司每天分时段运走不同种类的垃圾。

“这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我们是链条的开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嘛。”

知道是好事,但不希望由自己来做

虽然试点三个月就迎来了垃圾总量的显著下降,但在园区楼宇推进垃圾分类,并且是“不分类不清运”的强制分类,物业、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磨合期才刚开始。

杜青告诉记者,去年7月,临空园区就向试点楼宇发放了《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责任告知书》,要求根据《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4号)(下简称《办法》),在各企业和大楼实行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和源头管理。

上海试点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白领的挑战,从喝完一杯珍珠奶茶

中山国际广场垃圾厢房内,分拣员正在二次分拣干垃圾。 舒抒 摄

按照规定,对首次违规的单位,市容环卫部门送达整改通知单后照常提供收运服务,二次违规单位在收到整改通知单后必须整改才能得到分类收运服务,而三次违规拒不分类的单位将被拒绝收运垃圾,由环卫部门督促整改。对拒不履行垃圾分类的单位,按照《办法》规定,由城管部门进行相应处罚,并纳入企业征信系统。

与此同时,临空园区还向72栋试点楼宇所有租户发放了总计450份《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责任承诺书》,由企业法人签名承诺实行垃圾分类。最终,园区回收《承诺书》427份,回收率94.9%。中山国际广场19家企业租户的回收率达到了100%。

不过,虽然企业都明确表示配合,但“强制分类”推广之初,“暗龊龊”阻挠分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中山国际广场有家入驻企业规模较大,员工达800余人,占据了大厦三个楼层,企业内部日常保洁工作不小。大楼试点垃圾分类后的一个早晨,杜青在巡查时发现,这家企业所在的某个楼层中,三个分类垃圾桶中有两个都被胶带封住,仅剩湿垃圾桶孤零零地敞开“怀抱”迎接所有垃圾。

经企业内部调查,原来是公司内保人员担心垃圾分类造成工作量增加,自作主张封住了两个垃圾桶。在与保洁员沟通并告知垃圾分类的流程和目的后,企业内部也再次重申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同时通过优化内部机制来避免保洁工作量陡增的情况发生。

上海试点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白领的挑战,从喝完一杯珍珠奶茶

中山国际广场的物业每月都会为楼内每一家企业租户打分,垃圾分类做得好就有五星好评。 舒抒 摄

“垃圾分类考验企业、物业多方的管理智慧,有一个环节出错,整栋大楼的分类都会受影响,其中的连锁反应不容小觑。”杜青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垃圾分类微信群,19家租户的联络员和楼层保洁都在群里,只要发现垃圾分类不合规的情况,就拍照或录视频传到群里,由企业内部告知相关责任人,避免物业与白领发生正面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