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冬季养生需“对症下药”

冬季养生需“对症下药”

时间:2018-01-17 15:24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寒冬来临,即将进入流行性、过敏性、传染性疾病,以及慢性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病、肾病、风湿类疾病、疼痛性疾病、冻疮等的易发、高发期。为迎接严寒挑战,人们开始从饮食、衣着、起居、运动、药物各方面关注养生保健的方法。

东方今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信阳市中医院中医杨耀勇,从中医体质学的角度,为读者冬季养生保健提供参考。 东方今报记者 王姝/文

章继军/图

四时养生防病中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记者:杨医生您好。我们可以感觉到,一到冬季,周围出现不适的人明显增多,您能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杨耀勇:您好。中医学整体观点认为,人生活于天地间,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必须随时随地与其保持和谐一致,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因此,寒冷、干燥的冬季气候会影响到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变化。

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另外,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人体必须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以合“养藏之道”。

记者:冬季虽然是一些疾病的高发期,但是有人易患病,有人不患病;同样一种养生保健方法,有人使用后有效,而有人使用后却无效,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杨耀勇: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个体由于先天禀赋、后天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质方面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机体对于某些疾病的易感性、表现形式、预后转归和治疗反应等,是产生不同疾病和养生保健效果的决定因素之一。

中医体质学根据人体的体格、体型、脏腑、阴阳、气血的盛衰偏颇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情况,将人类体质大体分为九种基本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每种体质都有其独自的特征,在四时养生防病中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适应证。

记者:那么在冬季,哪些体质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呢?

杨耀勇:冬季养生保健,气虚质、阳虚质和血瘀质三种与之关系最密切,也就是说,具有这三种体质的人最容易受冬季严寒气候的影响,原有的慢性疾病最容易发生变化,在采取饮食、衣着、起居、运动、药物等养生防病的措施上更应该积极、谨慎、得当。

冬季养生保健,这些人要注意

一、气虚质

总体特征:

元气不足,以疲劳、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

平素语音低落、气短懒言、容易疲劳、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虚弱。

形成原因: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受伤,气血不足;长期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大病久病之后;长期过度劳累或思虑过度,营养不良;月经过多;房劳过度;过度减肥。

饮食宜忌:

不宜多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热等寒热偏性比较明显的食物;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应注重饮食调理,适当进补,宜缓补而忌滥补、呆补。

宜食性质平和而偏温的食物,如:山药、龙眼肉、莲子、藕粉、大枣、鹌鹑肉、母鸡肉、羊肉、栗子、粳米、糯米、胡萝卜、南瓜、黄鱼、苹果、葡萄干、红茶、香菇、蜂蜜、饴糖、黄鳝等。

生活起居:

注意季节转换、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注意头部、背部、脚部的保暖,即“冬保三暖”。

不易做强度大和出汗多的运动,或用力过猛,以免耗伤元气。可先选择小运动量且较和缓的项目,如:散步、慢跑、爬楼梯、太极拳等,以后逐渐加大,循序渐进。

二、 阳虚质

总体特征:

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

平素精神不振、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大便偏溏、小便清长,舌体淡而胖嫩,舌苔白而水滑,脉沉细。

形成原因:

先天禀赋不足;色欲劳伤;大病之后或慢性病;常服苦寒清热之药;过食生冷寒凉之品;老年人。

饮食宜忌:

不宜多食生冷、苦寒、黏腻的食物,尤其不宜多饮清热泻火的凉茶;低盐低脂饮食。

宜食温热、甘缓的食物,如:荔枝、龙眼、胡桃仁、栗子、韭菜、芥菜、香菜、胡萝卜、洋葱、香菇、黄豆芽、黑豆、山药、牛肉、羊肉、狗肉、鹿肉、鸡肉、鹌鹑肉、黄鳝、草鱼、饴糖、酒、红糖、生姜、胡椒、糯米等。

生活起居:

应常年坚持运动锻炼,如散步、跑步、登山、伸展操、羽毛球、跳绳等,以向上、蹦跳动作为主,从而有助于体内阳气的提升。多进行日光浴、温泉浴、热水浴等。不可久居阴暗潮湿之处。

三、血瘀质

总体特征:

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

肤色晦暗,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形成原因:

先天禀赋;长期七情不调,生活不规律;慢性疾病;久服寒凉的药物和食物;长期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包括夏季过于贪凉);外伤;中老年人。

饮食宜忌:

不宜多食寒凉、温燥、油腻、收涩的食物。

宜食具有健胃、行气、活血作用的食物,如:鸡内金、陈皮、玫瑰花、茉莉花、山楂、黑木耳、黑豆、薤白、韭菜、酒、醋、桂皮、茴香、椒盐桃仁、柠檬、洋葱、蘑菇、刀豆、茄子、藕等。

生活起居:

保持情志舒畅、睡眠充足;注意全身保暖,避免寒气刺激;多做户外活动,坚持运动,运动量可以适当加大,散步、跑步、登山、游泳等较为合适。

专家介绍:

杨耀勇,信阳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主张中医指导养生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熟练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诊疗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尤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时令病、慢性功能性疾病、肝胆胃肠疾病、急慢性肾病等。研制的纯中药系列制剂治疗各类肝炎、肝硬化疗效显著。

现担任河南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脾胃病分会、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普分会常务理事;信阳市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信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原标题:冬季养生需“对症下药”)

net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