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医养生 > 做个推拿解决失眠问题 吴门医派“新花样”受青睐

做个推拿解决失眠问题 吴门医派“新花样”受青睐

时间:2018-08-28 16:04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图①:市中医院推出的中药面膜很受欢迎。□记者 车晋彧 摄

图①:市中医院推出的中药面膜很受欢迎。□记者 车晋彧 摄

  图②:专家熊明炤正在给小患者诊治鼻炎。□记者 车晋彧 摄

图②:专家熊明炤正在给小患者诊治鼻炎。□记者 车晋彧 摄

现代新生活带来健康新问题,失眠、痤疮、干眼症、过敏性鼻炎等成为不少市民的烦心事。如何利用中医药特色,解决市民健康新问题?如何发挥吴门医派专长,满足市民健康新需求?近年来,苏州市中医医院专家不断开拓创新,用面膜、药包、食疗、汤剂、保健操、中药茶等中医药方法解决市民健康难题,并在皮肤科、推拿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形成特色服务,受到市民欢迎。

□苏报记者陆珏

零添加,闻有百草香中药面膜火爆到要预约

苏州市中医医院门诊二楼,一间约20平米的皮肤科治疗室中,护士正在为小沈涂抹中药面膜。“我长期熬夜,脸上痘痘和痘印蛮严重的,夏天发得尤其厉害。”小沈19岁,今年上大学了,开学前特地到市中医院敷面膜缓解一下,当天已是第四次了。小沈告诉记者,不像常见的面膜很快就紧绷干结,这“药泥”始终保持润泽,闻着还有百草香。

该院皮肤科中医师周晓芸介绍,中药面膜在古代称“面药”“面脂”,具有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祛斑美白、悦泽面容之效。《千金方》有专门章节载“面病”“妇人面药”“令身香”等美容秘方130余个。

针对时下常见皮肤病以及市民对美容日趋提高的追求,皮肤科于前年底创新推出4大类中药面膜,分别用于面部痤疮炎症、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油性皮脂溢出。“针对不同病证,选取不同中药,经过中医理论组方配制而成,辨证施治。”周晓芸举例,比如针对痤疮炎症,通常选取紫花地丁、连翘、黄柏等清热解毒类药物;针对色素沉着,则选取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瘀类药物。在此基础上,还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混合调方。

“面膜没有激素,不含添加剂,单纯中药经特殊处理磨成超细粉,由护士按配方加蒸馏水现场调制而成。”周晓芸介绍,第一步,清洁,温喷或冷喷,脸部穴位按摩;第二步,视患者情况,一些重点部位进行电离子导入,以加快吸收;第三步,厚敷,最终洗净。

据了解,做中药面膜相当火爆,服务都要预约,目前已为600多人提供系统治疗。“令我们没想到的是,过来进行面膜治疗的市民三分之一是男性,中青年都有。”周晓芸说。

新变化,瞄准新发病传承基础上创新特色服务

失眠常被认作现代疾病,其实,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对失眠的记载。市中医院推拿科主治中医师王焕勇告诉记者,《内经》等古代文献将失眠称为“目不瞑”或“不寐”,心脾两虚、阴虚火旺、痰热内扰、肝郁化火皆可引起。三年前,该院推拿科开辟出失眠专病门诊,用牵引、推拿、拔罐、中药等手段,为“不寐”人群健脾安神、通调脏腑。

王焕勇介绍,推拿以头面部穴位为主,通过揉印堂、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外耳等改善头部供血,辅以捏脊、按揉掌擦膀胱经等,改善全身运行。“对于颈椎病引起的失眠,见效尤为显著。”

市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上,专家熊明炤正在给一对小囡看诊。“姐姐6岁,妹妹4岁,两个小姑娘都患了过敏性鼻炎。”熊明炤告诉记者,如今鼻炎等过敏性疾病高发,日趋低龄化。“三四岁的小朋友晚上10点才睡,大人更是做不到早睡早起,饮食重口味,缺乏运动,这些都会让体质发生变化。”为此,该院耳鼻喉科的特色中药汤剂,因其辨证施治、无副作用的优势,近年在患者尤其是孩子身上获得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全国各地患者慕名而来。

再如干眼症,在古代也能找到原型。明代眼科名著《审视瑶函》:“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市中医院眼科主任姚菊英介绍,“白涩症”为内有伏火或气阴不足所致,现在非但年轻白领多发,还常见于“油腻中年男”。

根据干眼症患者的不同病因、不同分型、病情轻重程度,该院眼科医生会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除了治标的人工泪液,还有食疗、护目操、中药汤剂、中药雾化、针灸等诸多中医治疗方式。“我们选用清肝明目的决明子制成药包,加热后热敷于患者眼部,使用棉签处理掉堵塞睑板腺的蜡状分泌物,从而疏通腺管,有效缓解干涩。”姚菊英说。

治未病,开展健康干预与时俱进培养中医药人才

我市今年出台的《卫生与健康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中要求,实施吴门医派传承提升工程,充分发掘吴门医派内涵,围绕吴门医派在理论、专病、专药、文化上的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其在慢病防治和养生保健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吴门医派健康干预体系。

如今苏州老百姓对健康的诉求是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市中医院副院长张一辉表示:“面对新需求,不仅要提升中医药传承和创新能力,推出一批市民便于使用、乐于使用的中医药产品,更好发挥中医药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传统优势,服务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正是按照这样的理念,该院护理部将“治未病”的预防观贯穿于患者健康教育全过程,指导病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并根据市卫生计生委《2018品牌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制定了《吴门医派——中医特色护理品牌服务建设方案》。护理部副主任吴谐告诉记者,结合专病特点,每天为17个病区的患者免费提供适宜的中药养生茶,像肾内科选取了平补肾气的菟丝子、枸杞,肛肠科选取了健脾生津的生地、麦冬、玄参、黄芪、山药、枳壳,脾胃病科选取了健脾益胃、清热除湿的藿香、佩兰、金银花等。现有养生茶方共27种,不少患者和家属尝过后,都把方子抄下来,带回家自己配制。

“每天下午,病区护士还会带领患者进行具有专病特点的保健操锻炼,这已成为医院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吴谐介绍,目前共推出保肾操、消渴扶正操、丹田呼吸操、降压操、盆腔康复操、八段锦、中医养生手操等。“即便康复出院后,这些举措也能成为患者日常保健养生的一部分,提升健康素养。”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