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白领 > 长宁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侧记

长宁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侧记

时间:2018-08-24 11:53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8月19日,是首个“中国医师节”。

  8月18日,长宁区卫生计生委举行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大会,庆祝这个专属医师们的节日,弘扬上海市卫计委“大医精诚、平等仁爱、敬畏生命、追求卓越”的医务人员职业精神。

  会上表彰了荣获上海市第三届“我心中的白衣天使——市民投票评选五‘十佳’活动”获奖人员、长宁区第三批名医、名科、优秀家庭医生工作室及第二届长宁区十大杰出医务青年。

  这些被表彰的专科医生们用精湛医技攻破一个个医学难点、挽救一条条鲜活生命,谱写一曲曲医者仁心的佳话。

  打造“脊柱畸形系统诊疗”特色

  “2016年底的一个下午,我特地请假去看脊柱外科特需门诊,当被告知患有重度脊柱侧凸,必须尽快手术的时候,仿佛掉进了万丈深渊,因为那个治疗费让我望而却步。”陈羽(化名)回忆道,“14年了,如今我突然间能站直了,长高了,不用再担心别人异样的眼光,抬头挺胸的感觉真的很好!”

  陈羽是上海大学理学院的一名研究生,10岁时就发现自己的背有些不正常,因家中贫困,无钱医治。2015年底,陈羽发现自己站立或走动时间稍久点就会感到背部不适、腰部疼痛,每天晚上躺着难受,总感觉床上有东西硌着身体,就算特别困,也很难入睡。

  在同仁医院,徐炜为陈羽检查后发现,他已是重度脊柱侧弯,弯曲度高达103°,还伴有C3到T4脊髓空洞。外观上看,背部有很明显的罗锅;在X片中,脊柱已呈“S”型。由于没有早期干预,导致陈羽脊柱侧弯逐渐加重(>100度),重度侧弯的治疗费用高达20多万元,这对陈羽这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救一个孩子,就是救一个家庭!”徐炜和同事们立即联系了中华慈善总会,并详细说明了陈羽的情况,经过中华慈善总会讨论后决定,可减免陈羽手术治疗中所用的内固定材料费(约17万元)。

  2016年10月,徐炜和同事们为陈羽施行了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前背部巨大的剃刀背畸形有了明显缓解,纠正了近70度,矫正率为66%。术前身高159厘米术后变169厘米,足足长高了10厘米。术后第5天,陈羽在轻便支具辅助下开始正常行走,恢复了正常生活和自理能力。

  作为上海市同仁医院骨科主任助理,徐炜长期从事脊柱外科临床一线工作,近五年发表SCI论文13篇,总影响因子累计约40分。目前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计委等市局级以上课题基金6项,纵向经费133万元。今年7月获上海市卫计委“优青”培养计划资助。

  细微之处见真情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一个世纪前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也是徐娇雅的座右铭。

  陈璐(化名)从小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但由于医疗条件及经济条件有限,陈璐从未接受系统诊治,平时靠长期不规则服用私人药物或大剂量激素来缓解症状,逐渐出现四肢关节畸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现在长期卧床,失去了劳动力。

  徐娇雅清楚地记得,陈璐来住院时已临近下班,由于患者长期服用激素,徐娇雅就多了个心眼给病人测了血糖,可发现血糖高到测不出,患者也从不知道自己存在血糖高的问题。

  当天晚上,徐娇雅每隔1小时便给患者复测血糖,直到血糖下降到理想水平。住院期间,徐娇雅反复告诉患者及家属,要坚持规范治疗,不能病急乱投医。经过科室整个医疗团队的精心诊治和护理,患者不仅关节症状逐渐缓解,血糖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即使现在医疗技术突飞猛进,我们还是必须接受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也不能治愈每一位患者的现实,治愈不是‘常常’,也不是‘总是’,因此我们不仅要治疗、治愈疾病,更要多帮助和安慰患者,努力解除患者的苦痛,给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徐娇雅说。

  一次夜班值班时,徐娇雅碰到一位年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患者。本来这位患者预约好了几天后的门诊来医院常规复诊,但因为连日来胸闷胸痛反复发作,家属便连夜驱车将病人直接送到病房。

  这位女患者年纪较轻,而长期身患疾病,疾病不仅造成了多脏器损害,对患者的心理也带来了一定影响,使她变得有点“固执”。患者入住后,便强烈要求所有家属返回老家,自己独自留在医院治疗。

  来到患者病房,徐娇雅发现患者在默默流泪,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徐娇雅了解到患者最近因为想继续求学遭到了家属的反对,因此情绪受到了影响,导致病情反复。

  当天晚上,徐娇雅不仅针对病情,给予了患者对症治疗,也一直给她做思想开导,等到患者情绪平稳,病情缓解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去睡觉。

  作为一名青年医生,徐娇雅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疾病,并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篇,参编专著1部。近年来,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上海中医药大学十佳优秀学生标兵、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017年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住院医师、2017-2018年度上海中医药大学五四优秀青年等各级奖项20余项。

  撒播温馨的社区医生

  7月6日下午1点42分,“华东——天山直通车的微信群”发来家庭医生焦急的呼唤声,王院星医生的签约病人,年龄84岁,在家中突感不适,在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的家庭医生,王医生初步判断后联系华东心内科落实转诊。

  3点16分,该患者至华东医院胸痛中心转诊就诊。4点55分患者在华东医院造影检查结果RCA高度狭窄,即刻予以扩脉等治疗。5点10分,病人经治疗后,由发病时心率40次/分稳定至58次/分以上,症状明显改善,遂收治CCU病房观察诊疗,并在最快的时间内再次安装了支架,手术顺利。

  像这位患者一般,由王院星医生诊断并及时转诊的病人有很多。

  王院星是一位全科中医主治医师,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院星家庭医生工作室”主管。

  在天山社区,自从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王院星配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了大量工作。她的手机为签约的居民24小时开机服务,经常利用自己休息时间、中午居民吃饭时间,上门为慢性病患者做随访签约服务,为居民免费检测随机血糖、监测血压。王院星的身影穿梭于中心、服务点、居委会、居民家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和她的工作室累计签约人数达2500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达43%。

  王院星常说,只要我们真心付出,以心换心,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服务,我们就能握住更多的手,力量越来越大,心越来越近,让健康伴随左右。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