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受权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公众号“有意思报告”,ID:youyisi_cn 有人认为90后任性妄为,不过是仗着家里的6个钱包,仗着“上不老下无小”。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90后的敢于“炒老板”、敢于“sayno”呢? 78.73%的90后认为,靠实力说话才是硬道理(来自《90后洞察报告》),想对我倚老卖老,想要让我讨好上司?没门。 在90后看来工作也是一种“等价交换”,我为公司贡献价值,公司给我报酬。《90后办公行为研究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90后可以接受加班,但是,请给我合理的理由。 如果一个企业既没有提供员工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也不准备和员工分享资源,光想着“空手套白狼”,和员工谈情怀、画大饼,90后只会选择“我滚”。 也许有些人因此批评90后说话太直白、想法表现得太直接。 但是,《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一生》的E.F.舒马赫认为“削减复杂、模糊的命题,使之简化”恰恰是最有效的思维模式,就像数学公式一样,化繁为简才不容易出错。 所以,各位BOSS们,别整那些使问题复杂化的“办公室政治”了,拿事业发展空间来交换,90后会让你们知道:哪怕肝到凌晨3点,他们也能燃到爆炸。 这一届90后不招人待见的又一大原因是因为他们对结婚生子这件事不觉得必须、不愿随大流。所谓的“自私、不孝、贪图享乐”的批评再一次淹没了90后。 其实,生孩子这事是每一代人的烦恼,为什么在90后身上矛盾似乎就尤为突出呢?问题出在观念差异上。 当然,钱也是一个因素。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90后,生活压力大,不希望在环境未改善前就生下孩子。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7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作时间为46小时。在大城市,这一时间恐怕更高。 也许有人认为,女性暂时辞职两年,带带孩子也没有什么,为了孩子什么牺牲都是值得的。但是残酷的事实是,两年的空白期会导致她很难再找到与能力相配的工作,长期来看,把女性为家庭牺牲视为理所应当,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被动焦虑VS主宰命运 有些人只记住了90后的“丧”,却忽略了90后的“燃”。这一届90后看似吊儿郎当、玩世不恭,其实他们想得很多、很远。 随着90后逐渐成家立业,他们对未来的焦虑和担忧,与任何一代人无异,房子、结婚、生子、教育、生病、养老……他们哪一个也不会缺席,只是相比于被动焦虑,他们更喜欢着手解决问题。 数据显示55.78%的受访者虽然没有盈余但有较好的财务计划,对于现实是生活的掌控感并不差。 相比于传统的“存银行”,90后喜欢更加积极的理财方式,阿达是一个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