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两性 > 九成受访学生希望开设性教育课程

九成受访学生希望开设性教育课程

时间:2018-08-23 11:59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翔宇

  为了解大学生性教育现状,更好地提供性教育服务,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医务所的何绍芳和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陈楚莹等人联合做了一项有关中山市大学生性教育现状的调查。对中山市5所专科和本科院校的89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36.23%的学生所在学校专业有开设性教育课程;内容主要为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占比32.11%;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上,68.46%来源网络和书刊;90.52%的学生认为开展性教育是有必要的。

  通过调查,何绍芳等人认为,性教育尚未在高校普及,课程设置缺失。应当认识性教育的重要性,构建科学系统的性教育知识体系,加强大学生性教育的力度。

  调查:近一半受访学校无性教育课程

  调查结果显示,36.23%的学生所在学校开设了性教育课程,45.37%的学生所在学校没有开设性教育课程,18.4%的学生不清楚,说明高校性教育尚未得到普及。

  学校在开展性教育的形式上,讲座占比41.14%、网络教学占比26.40%、传统课堂教学占比21.26%。在性教育课程的内容中,32.11%是传授性病、艾滋病知识,所占的比例最大。

  对性教育的内在需求,35.31%的学生认为性教育应该包括两性之间人际关系,32.23%的学生选择性道德伦理,28.11%的学生选择性别角色教育。通过调查,何绍芳等人认为,大学生希望更多了解两性之间关系的处理,以及性道德法律、性别角色方面的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32.12%的学生认为开展性教育的课程是很有必要的,态度十分肯定; 58.4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性教育课程;8.23%的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只有1.25%的学生认为根本没必要开展性教育课程。“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在高校开展性教育课程是有必要的。” 何绍芳在报告中表示。

  此外,在性知识获取的途径上,42.17%的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26.29%的学生通过书刊了解,而通过学校开设的课程获取的学生只有10.29%。何绍芳等人认为,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书刊对大学生了解性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些传播媒介中信息良莠不齐,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被一些色情的负面信息所误导。

  专家:性教育也是人的教育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至少有45.37%的学生所在学校和专业没有开设性教育的课程,了解性知识的途径来源于课堂教学的只占10.29%,而对在高校开设性健康课程的态度上,9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何绍芳等人认为,这说明目前高校对大学生性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此外,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性教育课程,但是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只是在健康教育或思想政治课程中涉及了少量的性知识。

  因此,何绍芳等人建议,应当颁布有关的教学大纲,规范统一教材,开设性教育必修或公选课程,同时配合讲座、宣传展览、咨询、网络等多种教育渠道,为大学生提供正规、科学、系统的性知识学习。此外,应组建专业素质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性教育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系统工程,并非谁都可以胜任,只有具有正确的认识、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性教育观和坦荡的教学态度的教师才能胜任。性伴随着人的一生,性教育不只是性的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 何绍芳等人在调查报告中表示。

  经验:同伴教育化解性教育的羞涩和疑惑

  同伴教育是指将具有相近年龄、背景、生理、经历等特征的人组织起来,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唤起身边同伴的心灵共鸣。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同伴教育有助于减少青年人的危险性行为。

  何绍芳等人曾以“青春健康同伴教育”为主题,在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开设了一门公选课程。课堂上以同伴教育者为主讲人,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剧表演等一系列参与性和互动性强的有趣味活动方式,启发学生就彼此共同关心的敏感话题,坦诚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思考讨论。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选课的学生纷纷表示,这种全新的授课模式,将性这么一个神秘、敏感、难以启齿话题放在课堂公开场合谈论,刚开始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教师和主讲人的坦诚态度以及活跃的课堂气氛,化解了心中的羞涩和疑惑。

  “通过这种授课形式,帮助学生从正规的渠道了解科学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及生活技能,以科学健康的性观念来对待婚恋和人生,增强了大学生安全、健康、负责任的性行为能力。实践证明,同伴教育是一种切实有效值得推广的性教育模式。”何绍芳等人在报告中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