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女性之声”关注 刚到凯恩斯第一天,一个同行的95年的妹子(也是昆士兰旅游局邀请的KOL之一)找我求助:小姐姐,我就带了一张银联卡,结果刷不了,取钱也取不出,现在身无分文,卡也不能用,你能不能借我点钱? 第一,你出国这么多天居然只带一张银联卡;第二,你出国竟然不准备足够的现金......(我们中年妇女是没这种勇气的) 然而中年妇女天生有一种悲天悯人的特质,看到妹子这么惨,怕她饿死,我义无反顾答应了。然后妹子说: “小姐姐,你先刷信用卡帮我把两个GUCCI包包的钱付掉吧。” 年轻人的活动能力是极强的,小妹妹快速找到了我这个“付款人”以及一个当地“免税品担保人”,我们两张卡一刷,小妹妹一分钱没掏地拎着两个包包走了。 大妹砸,你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啊…… 看着售货员大快朵颐地记着帐,乐呵呵地完成了关门前最后一笔业绩,我内心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很想对她说: 同志,怎么样,看到了吧,年轻女孩的购买力都是虚假的,我们中国的真实国力主要还是体现在我们中年妇女身上,只要我们愿意,随手划个卡撸几个包包不在话下。 问题是我们并不随便撸。 据我所知,大多数中年妇女一般不大会没事花五位数的银子买两个豆腐块一样的小包。我们要买就买大的,毕竟里面要装得下药。 一场慷慨解囊的相助,我像个跨洋活雷锋一样,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和年轻人在一起,真的只能收获刺激和玄幻,收获不了安全感。 说到买包包这件事,又是我们中年妇女的一段佳话。 自从学习了“法国女人不背名牌包包”的教科书级气质培训之后,我现在凡是出国旅行,一律背个帆布袋子,越是看着像是去烧香,越是自我感觉良好。 每个女人都有一段或长或短的“迷恋包包”的岁月,而大多数女人的这段岁月都是集中在“买不起包包”的时间段。越是买不起,越是想要。谁还没有几个透支了几个月工资买来的奢侈品? 到了某个年纪,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了,买包包的热情也就降低了。 如果一个中年妇女依然和年轻时一样在追求包包,那只有两种可能:1.这么多年来她没有产生新的追求;2.钱太多了没其他东西可买。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年妇女,出门在外都入乡随俗了。比如我吧,虽然腰缠万贯,财务自由,温饱没问题,但也和身边众多不再追求那些物质层面的女性朋友一样,已经达到了更高境界精神追求的水准,已经远远脱离物质炫耀,不再一身价格昂贵、效果却很cheap的行头。然而我们却可能会在大都会博物馆花三百多刀买一个全牛皮无logo大黑包,装得下奶粉尿片止痛药,真正做到了“低调的奢华”,至少每次有人问起来,都可以暗自窃喜地给他讲述在纽约买包包前后的一连串故事。 这是中年妇女的智慧。 叁 我发现,中国的中年妇女有一大特点,就是看得透。就凭这一点,走到国际上都能走路带风。 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老母心灵鸡汤喝得多+各种婚姻指南看得多+在带孩子的路上经历的沟沟坎坎比任何国家老母都多。 她们尤其善于用哲学思辨的方式点拨年轻人,动不动出来一套处世理论,时不时地出口成章,如果来个世界巡回演讲,主题是“婚姻家庭与育儿”之类的,我想绝大多数中年妇女都是张口就来,毫无压力。 中年妇女对社会起到的作用,主要还是哲学方面的。 前些天和几个年轻姑娘聊天,他们说到和自己的男朋友相处的困惑,大家都说“不敢早早结婚”,理由是“想要独立的生活”。 她们你一言我一语,好像很有共鸣,自我感觉好有道理的样子。 中年妇女我是听不下去了,拍案而起:你们啊,tooyoungtoosimple,sometimesnaïve! 我不是故意抬杠,只是我真的看不下去了。 我拍案而起:“婚姻和独立并不矛盾啊!” 妹子带着一副果敢而无畏的神情,在习以为常的包揽众人赞美认同的眼光里,突然吃了钉子,竟无语凝噎。 为了证明我自己,我特意补充了一句:“我已经结婚十年了,儿子都上小学了。” 妹子们的眼神仿佛在说:“你不用带儿子烧饭做家务陪作业的吗,怎么跑出来玩了,这尼玛和剧本不大一样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