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中老年 > 诗人医生科普“达人”

诗人医生科普“达人”

时间:2018-08-21 11:04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在患者眼中,他是治病救人的好医生,不但病看得好,而且从来不让患者多花冤枉钱,术精德更高;在读者心目中,他能把晦涩难懂的专业医学知识,用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阐述,真正做到让老百姓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他还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数千篇的健康科普文章,刊登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上,陪伴读者长达30多年,成为国内为数不少的科普达人”;在文学界,他不但是跨界的科普作家,而且还是一位诗人。职业的繁忙遮掩不了他的才华横溢,他把诗写得清新灵气,赢得粉丝一片;在医院同事看来,他就是“多才多艺”的代名词。

他,就是焦煤中央医院神经内科一区主任是明启。人到中年的他,把医术、艺术、科普完美地结合起来。一边用医学之手救死扶伤,治疗人的肉体;一边用文学之笔,来治疗人的灵魂,真正把人的肉体和灵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要做一名好医生

怎样才能做一名好医生?在是明启的微信里曾给出这样的答案:胆大、实干、认真、耐心、悟性。在微信里留下的这一句话,其实就是他从医几十年的感悟。

既然当医生,就要当一名好医生。1985年,从河南医科大学毕业的是明启,被分配到河南理工大学(原焦作矿业学院)做一名校医,一干就是4年。在不少人看来,这个是待遇好且工作相对清闲的好职业。不过,是明启却认为这个工作并不适合他。当医生,就要天天和患者打交道。当时,他在学校里除了给学生们开一些感冒发烧、跌倒摔伤的药物外,并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于是,他决定到平台大、患者多的医院去工作。于是,他选择到焦煤中央医院。

进入医院短短7年,迅速成长起来的是明启就走上科主任领导岗位,如今已有23年。2004年,是明启在北京宣武医院进修神经介入归来后,为一名右侧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成功实施了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开创了焦作市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的时代。脑梗死的动脉溶栓治疗、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

神经内科多数疾病均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及其精神障碍,为了解决患者这一问题,是明启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并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长期以来,医疗界一直是重临床、轻康复。为了让躺着的人坐起来,让坐着的人站起来,让站着的人走起来,是明启将康复治疗纳入科室建设之中,不但派护士到北京宣武医院康复科学习,而且还引进正规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率先在焦作市建立规模最大的康复中心,缔造不少患者康复的奇迹。

写诗是他的梦想

在医生的职业中,是明启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诗人

在他的办公室中,一本刚出版没有多久的《中国诗人》上,他的四首诗歌发表在上面。

“1979年我上高中那年,听到学校广播当时播放诗人及其诗歌时,就被优美的诗词打动了,当时的我,就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明启回忆。

在医院,他还用诗意的笔触描写当下的医患关系,揭示医院的百态。前不久,他写的《医院百态,是明启医生的诗》上传到微信圈,就引来众多人的关注。

科普“达人”写了三千篇

是明启不但要做一个好医生,更做一个好的科普作者,让科普医学知识来惠及更多的人。

1987年3月25日,他发表第一篇科普文章。此后30年里,他在《人民日报》、《南方周末》、《老人春秋》、《长寿》、《家庭医生》、《时代青年》、《中老年保健》、《医药养生保健报》等上百家报刊杂志上发表医学科普文章,如今已达3000篇。

2016年,他的科普文章总题目《用医学科普文章提升大众健康》,获河南省科普成果三等奖。如今,他计划从3000篇科普文章中精选出一部分整理成册,出版成书。

在是明启的医学科普文章,不仅有其专业内容的文章,而且还有外科、妇科、儿科等科普文章,显然,他医学知识十分丰富,对不少疾病的防治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医学科普文章上,是明启三十年笔耕不辍,著作颇丰。在医学科研论文上同样如此,目前,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近百篇。其中,他所写的《青年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及随访研究》获得焦作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鉴于其在医学上的成就,2008年,是明启被聘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这家医院,也是郑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实习基地。

时下,是明启把自己写的医学科普文章通过微信等新媒体进行传播,让大众关注自身健康积极预防疾病,为“健康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付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