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男性 > 伊朗有了亚运会首位女旗手 她们正在赢回属于自己的体育权利

伊朗有了亚运会首位女旗手 她们正在赢回属于自己的体育权利

时间:2018-08-19 19:22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自动播放

各代表团手一览:都是俊男靓女 泰国美女手创历史

正在加载...

伊朗有了亚运会首位女旗手 她们正在赢回属于自己的体育权利

文/韦雨木

阿哈马迪微笑着举着伊朗国旗,走在歌罗拉蓬卡诺体育场里。刚刚,作为伊朗亚运会首个女旗手,阿哈马迪自信而从容,完成了属于她的任务。

两年前的里约,她的同胞,同样也是女运动员的伊拉-内马蒂也曾享受过这样的荣耀。当戴着绿色头巾,举着伊朗国旗的她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满面微笑着出现在世人面前时,你不会想到,这个国家的女性在争取男女平等和体育权利上,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

近四十年间,她们遭遇了太多的不公与无奈。黑袍长衣,围面头巾,这是更多时候她们留给这个世界的模样。仅仅从那双藏在最深处的眼睛里,你无法读出服装背后隐藏的深刻含义。她们甚至无法在现场观看一次足球比赛,而女扮男装、与警察躲迷藏的经历,让这样的故事听起来显得更加悲凉。

如今,她们有了更多的自由。她们已经能够走进球场里,披着国旗观看世界杯比赛。越来越多的女人参与到了体育运动中,甚至能够在奥运会这样的舞台上争金夺银,为国家赢得荣誉。

当内马蒂和阿哈马迪相继作为旗手出现在奥运会和亚运会的开幕式上时,我们看到了性别平等主义在体育阵营迈出的一大步。

或许,对她们来说,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伊朗有了亚运会首位女旗手 她们正在赢回属于自己的体育权利

做伊朗开幕式的女旗手,她不是唯一那个

36岁的阿哈马迪很幸运。

在离雅加达亚运会开幕还剩十天的时候,她才替补成为了伊朗在亚运会开幕式上的旗手。

这名在射击场纵横十余年的老将,最熟悉的动作一直是举枪,瞄靶,然后射击。四届亚运会,她脖子上挂上了三银一铜。开幕式上,高举着伊朗国旗,带领着伊朗代表团成员们进场的

她,成为了伊朗亚运会首位女旗手。

“很高兴我能有这个机会去当这个旗手,我将努力在亚运会中赢得金牌。”

本来这个位置属于20岁的跆拳道小将基米亚-阿里扎德。里约奥运会女子跆拳道57公斤级比赛中的铜牌,让她成为伊朗女运动员里获得奥运奖牌的首人。去年的跆拳道世锦赛中,升级到63公斤级的她又获得了银牌。基于对她成绩的认可,早在一个月前,阿里扎德就被伊朗奥组委选为了亚运会旗手。可在最近的训练中,她不幸十字韧带受伤,不得不选择退出亚运会。

虽然阿里扎德无缘成为伊朗亚运会的首位女旗手,可替补的阿哈马迪在和铁饼运动员哈达迪的竞争中最终胜出,证明了这依然是伊朗女运动员的“胜利”。

伊朗有了亚运会首位女旗手 她们正在赢回属于自己的体育权利

成为伊朗的旗手,阿哈马迪并不是唯一的那个。两年前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为伊朗高举国旗的,同样也是一名女性——射箭运动员伊拉-内马蒂。坐在轮椅上的她,不但成为了伊朗首个奥运会女旗手,更成为了奥运会历史上第一名坐在轮椅上引导选手入场的旗手。

连续两届大型运动会都以女运动员做旗手,追溯之前几十年的伊朗体育历史,这几乎是不能想象的。

球场外的伊朗女人,足足等了38年

最高涌入过12.8万球迷的阿扎迪体育场,是伊朗球迷心中的足球圣地。

在波斯语中,阿扎迪意味着“自由”,可过去的38年里,阿扎迪却并不是完全的“自由”——1998年那场有着12.8万球迷的比赛里,球场内无一例外全是男人;这些年里,伊朗的女球迷们只能在球场外默默瞭望,属于她们的“自由”触手可及却又触不可及……在沙特解除对女性的禁令后,伊朗成为了仅有的在体育场采取性别隔离政策的国家。

2018年6月20日,这一切都被打破了。

当俄罗斯世界杯B组次轮伊朗对西班牙的比赛即将打响时,上百名女球迷正依次走进阿扎迪体育场——她们身披国旗,高举横幅,脸上涂着绿白红的三色油彩,把带着的乌乌祖拉吹得震天响。她们中的一些人更是载歌载舞——她们终于可以不用再贴着胡须头发女扮男装,不用再装做他国女球迷混入球场,更不用再冒着逮捕的危险看球了。

伊朗有了亚运会首位女旗手 她们正在赢回属于自己的体育权利

这并不容易。要知道,早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就禁止女性前往现场观看足球赛了。

远的不说,去年9月5日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伊朗主场迎战叙利亚,可球场内却是清一色的伊朗男人,女球迷却因为“禁令”无法为伊朗队加油。她们本有这个权利——赛前几日,一些伊朗女球迷发现可以购买比赛门票,在她们纷纷买票之际,伊朗足协却泼了她们一盆冷水,称女性可以买票是“技术故障”,实际上“并未计划允许女性到现场观看伊朗对阵叙利亚的比赛”。

她们羡慕而又沮丧地看着叙利亚的女球迷们进场,而自己只得在场外为球队加油。伊朗的女议员愤怒不已,德黑兰报纸更是直接在头版头条这样写道,“主人被关在外面,客人在球场里面。”

今年三月,当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来到德黑兰观看当地的一场联赛时,35名试图进场的女球迷却遭到了政府的逮捕。一位女球迷告诉BBC,“足联主席来看球,这是我们打破40年禁锢的最佳机会。”

这是伊朗女性的“反抗”——事实上,每一个试图进入球场看球的伊朗女球迷或多或少都遭遇过这样的待遇。几小时的“禁锢”当然无法阻止伊朗女球迷对于足球的热爱,她们一次次的抗争,又一次次被抓,只想等来属于她们的真正的“自由”。

因凡蒂诺听闻消息,当天就向伊朗总统鲁哈尼呼吁“让伊朗民众都能看到世界杯。”鲁哈尼也做出了回应,“届时伊朗女人可以随意进出足球赛场”。

于是,几个月后的世界杯,当伊朗男女球迷终于在看台上完成“同框亮相”的一幕时,这扇对伊朗女球迷们关闭了足足38年的足球大门总算是打开了。

千里之外伊朗国家队在赛前15分钟专门发推,为阿扎迪体育场内的女球迷们“打Call”。就连最终赢了比赛的西班牙队队长拉莫斯也在赛后感叹:“今晚的胜利属于她们”。

伊朗有了亚运会首位女旗手 她们正在赢回属于自己的体育权利

性别歧视深嵌体育领域,“禁令”凸显伊朗男女不公

对伊朗的女人来说,1979年,是她们黑暗时代的开始。

伊朗最后一个王朝巴列维王朝轰然倒下,伊朗变成了伊斯兰政教合一的国家。此后,女性的行为开始受到限制,法律和舆论的双重约束让她们不得不面对“禁令”无数。

无论是工作和旅游,她们都需要获得男性监护人的许可;在伊朗领土内所有女性外出时都要戴头巾,穿长衣黑袍;坐公交必须要坐在车的后方或者是女性专用的士,必须要使用女性专用的游泳池、沙滩和公园……

这些看起来男女并不平等的“禁令”,自然也延续到了体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