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作为健身市场中的“核心资产”,健身教练其实是商业端与用户端之间的纽带,而让教练回归健身内容本质,打造教练品牌,从而吸引更多健身消费者,也成为不少互联网健身明星企业的新答案。 文/ 黄 梦婷 编辑/ 宋 鑫宇 “健身教练是健康规划的老师,有点像教育工作者”。生态圈记者采访到几位教练,这句话是他们对自己职业定义的公约数。 实际上,健身教练是个五味杂陈的职业。在很多普通人眼里,教练是“销售卖卡”的人;在消费者眼里,教练是个“满身肌肉,有些可怕”的人;在同行眼里,不靠谱、乱忽悠的教练比比皆是。 如今,互联网健身品牌要为教练“正名”,在他们眼里教练应该是个“值得受人尊敬的职业”。
“国内健身市场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一位资深健身人士告诉生态圈记者。健身教练从业者文化素质偏低,没有系统的健身知识体系,销售思维至上的教练怎么能传授给学员积极的健身理念呢?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商业健身俱乐部在中国兴起,通过扩张开店来提升市场占有率,成俱乐部主要盈利方式。这样做有个好处,就是迅速培养国人的健身意识,释放健身市场巨大潜力。 然而,弊端也日益凸显。拥有销售套路技巧的教练开始涌入市场,因为卖卡与教练的工资挂钩,真正精于专研精品内容的教练却遭受“排挤”。
某脱口秀节目,调侃健身教练卖卡 像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健身市场,相关机构还没做好准备。目前,我国对健身教练的准入机制并不健全,导致教练的准入门槛比较低,退伍军人、专科生、速成班培训出身的健身教练成大多数。 健身教练需要拥有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相关专业知识,缺乏专业知识的教练给学员不专业的指导,会让学员受伤。 此外,利用人们对健康、身材管理的焦虑进行效果承诺,导致消费者对健身教练的评价偏低,健身教练的社会认同感下降,优秀人才也在远离健身圈。 百度上,搜索健身教练,出现的负面内容 整个环境影响了健身教练的发展,健身教练又同时影响了环境,二者是互为因果。 优秀的健身教练不是没有,但凭一己之力不能改变整个环境,个人力量与积重已久的环境相抗衡,无疑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因此,整个健身行业的环境呈现出浮躁乱象。
2014年左右,移动互联网发展与体育产业概念形成,点燃了健身行业互联化进程。 超级猩猩、乐刻运动等一大批互联网健身品牌兴起,掀起了整个健身行业风起云涌。 对于本身已经拥有巨大流量的互联网健身品牌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拉新”,而是“留存”。
互联网健身品牌意识到,有创意的健身内容离不开有创造力的健身教练,优秀教练才是健身行业的核心资产。 那么,如何培养有创意的教练人才,从而疏通整个健身行业的经络呢? 首先要“破旧”,破弃旧的销售思维观。 再次是“立新”,创立新的内容价值观。 在培养优秀教练方面,超级猩猩给出了一套解决方案。8月8日,超级猩猩在上海召开了自成立以来的首场发布会,这场发布会的主角就是“健身教练”。 为什么成立了4年之久的超级猩猩,只在4座城市开了40+门店呢?
超级猩猩创始人跳跳 超级猩猩创始人跳跳在发布会上表示:“ 因为整个行业都缺少优秀健身教练”。发布会上,为了给行业培养更多的健身教练,跳跳公布了”教练赋能投资计划(SUPER BANANA PROGRAM)。
超级猩猩教练赋能投资计划 这项计划就是和教练探索专属的职业培训,提供相应的职业赋能成长通道,包括线上学院和线下学院。 线上学院为教练搭建健身知识体系;线下学院帮助教练“能上课、上好课、最后实现自我卓越”的实践培训。 目前,在教练身上肯花功夫的不止超级猩猩,还有乐刻运动、Keep。这三家又是如何在教练身上打出品牌差异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