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两性 > “信徒”罗寒蕾:以工笔传达爱 以谦卑面对传统和自然

“信徒”罗寒蕾:以工笔传达爱 以谦卑面对传统和自然

时间:2018-08-07 22:23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雅昌专稿 | “信徒”罗寒蕾:以工笔传达爱 以谦卑面对传统自然

2018-08-07 11:48 来源:雅昌艺术网 工笔 /人物 /白描

原标题:雅昌专稿 | “信徒”罗寒蕾:以工笔传达爱 以谦卑面对传统自然

扩展阅读:雅昌艺术网关于“以冒用'雅昌'名义骗取艺术品等犯罪行为”的声明

“信徒”罗寒蕾:以工笔传达爱 以谦卑面对传统和自然

▲罗寒蕾,1973年生于广西合浦县,现为广州画院专职画家,以工笔人物画见长

时隔五年,罗寒蕾人生第二个个展“信徒”在珠海古元美术馆举办,23件精美的工笔画作品在这个南方滨海小城展出。

五年一次个展对很多艺术家来说都是很慢的了,在这样快节奏的时代,罗寒蕾的“慢”显得如此奢侈。

40岁时在南京举办了第一次个展“片段”,罗寒蕾原本打算50岁时再举办第二次个展,但为了那幅画了三年的《金陵十二钗》,她决定将日期提前。

“信徒”罗寒蕾:以工笔传达爱 以谦卑面对传统和自然

▲《金陵十二钗》人物条幅垂挂在展厅楼梯处

“罗阿姨,我刚进大学的时候你开始画这幅作品,现在我都毕业了你还没画完,什么时候画完呢?”罗寒蕾的微博上已有16万粉丝,很多粉丝见证着这幅画一路成长的过程,他们都在期待它最终完成的样子。

“我画完了,不让它跟大家见一下面,好像没有一个交代,我也很想见见三年来陪我的朋友们。”

因此,这次展览的开幕式与大多数展览不同,没有地位显赫的领导、嘉宾到场,没有“讲话”, 罗寒蕾把它定义为一场网友见面会。

“信徒”罗寒蕾:以工笔传达爱 以谦卑面对传统和自然

▲“信徒”展览开幕式现场

她完全没想到会来那么多人,“那天吃了午饭悠哉悠哉过去准备开幕,到展厅门口发现进不去了,都被人堵上了,连原来安排给摄影的位置都给占了。”

罗寒蕾准备了一千套以《金陵十二钗》人物为主题的书签,花了大量的时间签名,交流中她感动地得知,他们大部分是从外地赶来的,全国各地都有,甚至东北。

“信徒”罗寒蕾:以工笔传达爱 以谦卑面对传统和自然

▲开幕式后罗寒蕾给书签签名

“我们都是信徒,信仰同样的东西,也就是传统和自然。”罗寒蕾认为传统不可超越,它像高峰,只能被仰望,不可攀登,远远绕过它才能走自己的路。而自然的美是工笔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巧夺天工只是一句骗人的话。

“对绘画的追求,与恋爱一样,与痛苦结合在一起,没有爱就没有痛,没有痛也肯定没有了爱。爱会让人恨,有时候我甚至会怨恨我的画,画《金陵十二钗》的时候,我真的很恨它,可是因为这个恨和痛,让我觉得还活着。网络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让我认识了很多跟我一样的人,我们都信仰绘画、信仰自然,信仰一切美的东西。”在开幕式上,罗寒蕾动情地说。

“信徒”罗寒蕾:以工笔传达爱 以谦卑面对传统和自然

▲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们排队等待罗寒蕾签名

如其所说,这次展览的主角《金陵十二钗》就是爱与痛结合的产物。

罗寒蕾是个红楼迷,《红楼梦》反复看了许多遍,对每个人的经历,每个场景都很熟悉,在2013年的“片段”个展中,她曾展出过一幅白描《金陵十二钗》,取的是元春省亲接见外眷的那一幕。

“信徒”罗寒蕾:以工笔传达爱 以谦卑面对传统和自然

▲白描《金陵十二钗》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安源把它视为罗寒蕾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他曾写道:这幅取材于古典小说的人物画,有别于她一贯以现代人物题材。其艺术魅力在于,罗寒蕾以其精湛的白描技法,来演绎她对红楼仕女的诗意想象,同时也反映她对明清仕女画审美的肯定与追怀。白描画家王叔晖的英年早逝,令罗寒蕾深感惋惜,惋惜这种审美理想无以后继的断裂。这幅力作的绘制,与其说是罗寒蕾对红楼女性命运的咏叹,倒不如说是她对清代仕女画古典审美情殇的一种缅怀,而非仅仅追摹。

罗寒蕾原本打算用八个月时间完成“色彩版”,没想到却“失控”了,一画就是三年。

“信徒”罗寒蕾:以工笔传达爱 以谦卑面对传统和自然

▲《网三·金陵十二钗》 120cmX222cm 纸本 2018年

画面的主角原本不是贾元春,而是罗寒蕾最喜爱的林黛玉,直到画了一年多她都是这么设定的。

“可是后来我想,这个场面是表现贾府最荣耀的时候,元春死了以后,贾府就没落了。这一场繁荣是她带来的,这个场面是因为她点燃的,她是那个能量所在,所以她必须要光芒四照,没有人能跟她匹敌、掩盖她。虽然我很爱黛玉,我依然把她画黑了。”

“信徒”罗寒蕾:以工笔传达爱 以谦卑面对传统和自然

▲《金陵十二钗》局部 元春

罗寒蕾时不时把作画的过程发在微博上,许多网友在下面留言评论,赞叹画中人的美貌,这让她意识到,不仅黛玉,宝钗、妙玉、秦可卿也画得“美过头了”。

罗寒蕾“狠心地”用浓墨把她们吹弹可破的娇容统统罩染了一遍,远远看去,终于没有人再能夺走元春的光环,她是毫无疑问的视觉中心。

“我不需要美,我需要的是一种悲剧。《红楼梦》是一个悲剧,就像我画它三年的感觉。其实我一直在做噩梦,三年循环往复,没有再往前,无法醒来。最后我咬着牙说,不行,结束了,不管怎么样我停止了。”

“信徒”罗寒蕾:以工笔传达爱 以谦卑面对传统和自然

▲《金陵十二钗》局部 李纨、可卿、妙玉、烟

相关资讯